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系列导读(十六) - 大连市图书馆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大图要闻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系列导读(十六)
作者:鲁迅路分馆 浏览量:4065 发表于:2023-05-25 来源:鲁迅路分馆  
 

 

  201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学习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等10家出版社联合推出了“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深入揭示了新中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激励人们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起到积极作用。

  这70部长篇小说在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均有独到之处,很多作品还曾获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基本涵盖了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的一百年间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艺术形式、叙述方式上也有一定的创造性,堪称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本期,我们一起欣赏由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

作 家 简 介

 

  罗广斌(1924年11月—1967年2月),四川成都人,中共党员,中国现代作家。1945年在昆明和重庆参加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民青社和六一社;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于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在敌人大屠杀时从白公馆越狱脱险。建国后,历任共青团重庆市委委员、统战部长、全国青联委员等职。

  1958年,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与刘德彬、杨益言合著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杨益言(1925年11月—2017年5月),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副主席。早年参加革命工作,被捕后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其亲身经历写成《红岩》一书。

  其他著作有《圣洁的血花》《在烈火中永生》《红岩的故事》《红岩九烈士》《英烈的故事》《江姐》等。

经 典 回 放

  小说描写了在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真实地展现了国民党统治行将覆灭、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成功地塑造了以许云峰、江姐、成岗和华子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他们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仰。许云峰、江姐虽然牺牲了,但更多同志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枪炮声,迎接黎明的曙光。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许云峰、江姐、徐鹏飞和甫志高等,作者刻画了许云峰坚定、勇敢、老练、机智的革命领导者形象;江姐坚强的革命意志、非凡的毅力、视死如归、宁折不弯的革命地下工作者形象;徐鹏飞凶残、狠毒,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特务形象;甫志高好表现,贪图享乐、没有革命精神的叛徒形象。

  许云峰长期从事地下党领导工作,有着丰富斗争经验,他果断,沉着冷静,有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机智。他以顽强的意志在潮湿阴森的地窖里用手指挖通了石壁,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同志们,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

  江姐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革命英雄人物。她是一名地下工作者,是一名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积极开拓、爱憎分明、忠于理想。被捕后,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她大义凛然、义正严辞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百折不挠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重庆解放前夕,敌人策划屠杀被捕的革命者。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在这生死关头,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她毅然走向刑场。江姐就像红岩上傲立雪中的红梅花一样,在中国的革命史上永放光彩。

  《红岩》的艺术成就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生动鲜活地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即使是在对反面人物的刻画上也很有特点;二是结构宏伟、严谨,错综复杂又井然有序;三是注重心理活动的描写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充分展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不同版本的《红岩》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于2003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说:“一本小说《红岩》,一曲《红梅赞》(歌剧《江姐》插曲),教育了几代人,对许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红岩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我们党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岩》改编电影《烈火中永生》

创 作 经 历

  年近八旬的杨益言回忆说:“重庆解放后,我和罗广斌到各地作报告,后来听报告的朋友问我们:‘你们为什么不用笔把这一切写下来呢?’一句话点醒了我们,应该拿起笔记录下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先后写了《圣洁的鲜花》《江姐》《小萝卜头》等报告文学与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接着,又在这些叙写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从准备到成书,前后费时十年之久,写了三百多万字稿子,彻底返工过三次,大改过五六次。

  1959年,重庆市委组织部决定由罗广斌、杨益言共同参与创作作品,他们反复商讨和研究,经历了200多个日夜艰苦创作出了一本40多万字、暂名《锢禁的世界》的排版稿。当时他们对这部作品也不满意,许云峰、江雪琴的名字都有了,但许云峰一出场便牺牲了,人物形象没有立起来;江雪琴只有一些侧面描写,没有上华蓥山,更没有和众多小说人物发生联系,后来的一次北京之行解开了困扰罗广斌和杨益言心头很久的烦恼。1960年夏天,罗广斌、杨益言赴北京听取有关部门对小说初稿的意见。其间,他们参观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据杨老先生回忆,当时正在展出毛主席指挥解放战争时期的电报手稿,他们仔细查看文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有一种身临解放战争之中的感觉,仿佛真切感受到了战争的进程。罗广斌、杨益言突然觉得视野开阔起来,他们意识到,要把自己写的长篇小说放在解放战争的全局中,要敢放手描写那场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敌我斗争。

  此时,罗广斌和杨益言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创作的欲望像泉水一样喷涌。为使江姐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他们将白公馆集中营男牢房里曾发生的制作五星红旗的情节移植到渣滓洞女牢房来,让它成为江姐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细节。1961年12月,全书定稿付印,命名为《红岩》。《红岩》问世后,几乎年年印刷出版,发行量经久不衰,并被改编成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

  罗广斌之子罗加回忆:小说定稿的那一天,38岁的父亲合上稿件,深有感触地对创作伙伴杨益言叔叔说了这样一段话:“老杨,这本书的真正作者其实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12年前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烈士……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写成了这本书。”

  《红岩》从1961年出版至今51次再版,以其震撼人心的思想艺术力量被誉为“革命的教科书”,先后被译成英、法、德、日、朝、越等10余种文字,发行量超过一千万册。杨益言欣慰地说:“《红岩》以它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艺术魅力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包括跨世纪一代的读者。”

 
《红岩》手稿

  我馆藏有此书,索书号为I247.5/98-2,欢迎广大读者前来借阅。

[推荐] [打印] [关闭]
 
上一篇: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系列导读(十五)
下一篇:快讯 | “共享芬芳,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暨庆祝第33次全国助残日诗歌朗诵会成功
 
  新书推荐  
Havanaise, op. 83《哈瓦涅斯,op. 83》 Havanaise, op. 83《哈瓦涅斯,o
《哈瓦涅斯》是法国作曲家夏尔·卡米尔·圣-桑(Charl……[内容]
Concerto in D Major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Op. 35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 Concerto in D Major for violin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唯一……[内容]
民乐漫谈 民乐漫谈
本书从介绍民族乐器着手,以“漫谈”为写作特点,对笙……[内容]
音效师手册 音效师手册
本书是针对软件剪映的手机版与电脑版的各种音效制作与……[内容]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