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获奖征文—《我的借书故事》于来福 - 大连市图书馆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关于我们
学会动态
入会申请
成员单位
 
当前位置:主页>大图学会>学会动态>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获奖征文—《我的借书故事》于来福

我的借书故事

于来福

    古今中外,读书的故事数不胜数。其实每个好读书的人,都能说上几段自己读书的故事,当然我亦如此。

    谁不说读书是天下第一乐事呢?不过买书、淘书、藏书、评书乃至借书,都与读书息息相关,更是乐事。如今是个好时代,且不说纸质图书像潮水那样汹涌澎湃,就是网络图书也是令人目不暇接,只要轻轻敲击键盘,像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而在几十年的那个不堪回首的岁月,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自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的读书生活。那时,书如同大都数的生活必需品一样,是普遍的贫乏,要想读书偏偏缺少书,读书这件乐事简直成为天下第一等难事。

    近五十年前,在一个深秋风凉的季节,我和同在一个城市里的一万多名“老三届”学生,不,应该说与全国几千万的同龄人一道,告别了校园和父母亲人,似飒飒西风中滚动的秋蓬,被裹挟到中国广大农村的一个个穷乡僻壤。在那特殊年代里就有了一个特殊称谓——知识青年。众多的“沦落天涯”的“知青”们,面对着沉重的生活和隐隐存于心中的忧患,一天天打发着苦难的日子。特别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那夜晚格外的漫长。那时,我多么渴望能捧上一本书,可是,“知青”手头都没有书,有书读就像画饼充饥,或者是望梅止渴一样,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也许我的虔诚感动了上帝,我无意听说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家里藏着不少书,而且中外古今样样都有。原来这户的主人是一名典型的农村知识分子,既读过私塾,又上过学堂,行过医,教过学,满腹锦绣文章,却始终不得抱负,最后,被撵回家里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庄稼汉。然而他的亲姑姑是大队书记的亲妈妈,在这个山村里,他人得到了保护,他的书也得到了保护。在一个个漆黑的夜晚,我悄悄地溜进了这户人家,凭着我发出的一次次诅天咒地的誓言,或许还有“同是读书人”的情缘,我感动了主人,他终于答应向我借书了。我们约法三章,一是一次借一本,二是十天一换书,三是不得说出书的借处。从这时起,我的幸福的借书故事开始了。

    中国的四大名著,我一本本地读过了,虽然理解得不甚深刻,但起码了解了其中的内容,外国名著更开了我的眼界。如法国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让我读得津津有味而不觉得冗长。至于现代文学名著,《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山乡巨变》、《红岩》、《红日》等,给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至今能说出其中的主要情节。

    我能借着书了,我有书读了。后来,我又认识了一名有着“五七战士”称号的下乡干部,他是海军军官转业到市公安局的,由于莫须有的罪名而被贬到农村来。他家也有书,仅仅几次交谈,我就与他成为忘年交,他没有约法三章,他家的书我尽管借。我的借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的借书故事更加感天动地。

    “借书——看书”固然是为了打付掉那蹉跎的岁月,不过我不曾想到的是,“借书——看书”还排遣心中的忧闷,纯洁了我的灵魂。我们这一代人神奇地生活了下来,健康地成长起来了,并始终沿袭着我们的民族传统没有“断代”。几年后,我参加了大学中文系的学习,我的读书经历使我格外受益,老师每讲一部名著,庆幸的是在乡下我早早地读过了。在后来,我专门从事宣传教育工作,担任一本省级行业杂志的编辑,也不能不说当年的“借书——看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奠定了我的写作功底。

     我的借书就是这样有种苦中有乐、乐中还苦的感觉,怕是我终生都难以忘却的了。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