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获奖征文—《〈话筒前〉的人生》潮蒙 - 大连市图书馆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关于我们
学会动态
入会申请
成员单位
 
当前位置:主页>大图学会>学会动态>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获奖征文—《〈话筒前〉的人生》潮蒙

一个人,可以与一本书结缘一生;一本书,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

《话筒前》的人生


潮蒙

    我不知道敬一丹的主持情缘因何而起,可是,我的人生却因她那本《话筒前》而改变。

    1999年初夏,我面临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彼时,班里正盛行着一股放弃读高中、直接读五年制大专班的思潮,理由是三年后如果考不上本科、到头来依然得念大专。我有些两难,家境一般,早些出来工作未必是坏事,加之还可以去读我喜欢的播音主持专业。可是,这样一来,此生将与高中生活失之交臂了。校广播站辅导员看出了我的心思,说:看完这本书再作选择吧。其实我知道,你是棵好苗子。说完,将一本带着油墨芬芳的《话筒前》放到我手里。

    当晚,我看完了这本并不薄的随笔集,“这里所有的文字,都是我曾在话筒前说过的……在这些作品里,溶含了以往话筒前的体验、积累,更加入了我的观察、思考”,读完,一个银幕上不失端庄大气却烟火味十足的敬一丹向我走来。原来,话筒前的人生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光环的背后,不仅只是鲜花和掌声,还有外人所不知的辛勤乃至心酸。而我,准备好了吗?

    中考结束,估完分,该填志愿了。我拿起《话筒前》,对自己说,既然喜欢就去尝试下,失败了也不后悔,至少,我努力过。当年秋天,我进了省广播影视学院。五年的广院生活,我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丝毫不敢有怠。小树林里有我晨练的咿呀,图书馆里有我求知的身影。当身边的女孩们忙着美食忙着华服忙着爱情时,我选择了独来独往。这样的生活是孤寂的,可是我不后悔,因为我有敬一丹为伴,是她点亮了我心中的一盏灯。

    2005年冬天,因缘际会,我来到一家县级电视台,而我真正意义上的话筒前的人生也由此启幕。难忘第一次播音,当坐在提示器前的那一刻,蓦地,我想起了敬一丹,眼前的这一切便是我一直追寻的梦想啊,要努力呀!那段时间,我感觉压力很大,每天都会写一篇日记,记录最多的就是今天又读错什么什么字了,播音状态怎么又不对了。不播音的时候,我还会到把自己关进播音间里,偷偷地去练习,一遍又一遍。那段时间,我也有了与敬一丹相似的感受,那就是,在一般人眼里,播音工作风吹不着、日晒不着、雨淋不着,很轻松,很惬意。可是,话筒前几十分钟的短暂过程,却凝聚着播音者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彰显的是一种对于职业的使命感。

    后来,台领导对我说,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能止步于播报他人采写的文字,还该站到现场去。当第一次手拿话筒对着受访者,我脸红了,我不知该如何用自己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当第一次举着话筒出镜,我心慌了,我不知该如何适应这与播音间不同的“新战场”。于是,我开始拼命学习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方面的业务知识,想着用最快的时间来适应。当一个个夜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我总要再度打开那本早被翻卷了页脚的《话筒前》,我一遍遍对自己说着:我,一定行!

    十年了,话筒前的人生,我走了十年。今天,我当从容地端坐于闪光灯下,字正腔圆地读着来自全县各条战线上的消息;当我手握话筒,在白雪皑皑的山岭,在荷叶田田的乡村,在洪水翻腾的水库;当我用声音宣传着大政方针,用声音礼赞英雄,用声音传递百姓的喜乐。我明白了,心有多大,话筒前的空间就有多大。

    回顾话筒前十年的工作经历,我感触颇多,我也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放飞梦想的天地,庆幸自己能走在人民电视队伍里不断成长、成熟。“事业无穷年”,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贡献给了话筒前的光辉事业,我想,我的后半生也会毫无保留地为之奉献。因为,这是一项自己所钟爱并值得为之献身的崇高事业!

    选择了《话筒前》的人生,我心安矣!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