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家 谱 杂 谈
守望中华礼仪之邦
楚汉相争的决战问题
漫谈中唐诗坛
从 碑 帖 之 学 看 海 派 书 法
东北名人书翰一脔
摛藻扬芬连海情
大连图书馆“满铁资料”之满语、满学图书概述与举要
大连图书馆藏古籍眉批选抄
浅析近代以前地域带给中日间的文化差异
中国近代妇女伦理思想演变与建构
毛文龙与“毛家将”述论
大连地区考古学史研究(1895—2005)
东洋文库藏《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资料随录
高邮王氏父子与陈奂往来函件略考
门前两株白果树
《天风阁词》论稿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
国贼郑孝胥旅大行事心迹考实
日本人的心与佛教――佛教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
汉字书法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
《读书敏求记》版本源流述略
古调洵堪爱 今人妙手弹——《大连赋》序
大连赋
赋彩扬厉 书文俱美——评张本义书法近作《大连赋》
写新都会 壮新胸怀 拓新气象 开新赋体
初日楼词述论稿(1)
初日楼词述论稿(2)
初日楼词述论稿(3)
初日楼词述论稿(4)
初日楼词述论稿(5)
初日楼词述论稿(6)
初日楼词述论稿(7)
大连图书馆藏稿本述略
您的位置:首页大图出版物
《读书敏求记》版本源流述略
作者:佘彦焱
    清初钱曾(1629-1701,字遵王)所撰《读书敏求记》,系一部古代目录学经典之作,自清初以来,备受推崇。作为一部私家藏书目录,《读书敏求记》不仅沿袭汉以来书目解题传统,并开创以读书记形式著录所藏善本之先例,对于清代以来藏书家讲究版本鉴定、注重善本著录之风气影响深远,又开启近世版本目录学发展之先河。
    《读书敏求记》之版本情况比较复杂,一是因为其稿本流行情况颇多传疑之辞,再是因为传世钞校本面貌多端,互相参杂而又各有歧异,三是刻本曾经多次转版重印,是同是异,启人疑窦。故本文一一罗列所见所知诸版本,意在厘清诸版之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好基础。
    《读书敏求记》各本问世之顺序,正如章钰(1865-1937)所云:“先出者为朱钞、赵刻,在康、雍年间;后出者为荛圃所称之足本,严氏据以校补、阮氏据以再刻,在嘉道年间;题词本则中册,入浙局。上下两册归荛圃,则在乾嘉年间。”  旧传《读书敏求记》一书于钱曾生前曾由朱彝尊钞出一本。然钱曾卒于康熙四十年(1701),八年后,朱彝尊亦辞世。钱、朱所藏,于两人在世时实未尝公开。自二人逝世后,稿本、钞本方始散出,流传渐广,然20多年间,亦皆以钞本传世。至雍正四年(1726),吴兴赵孟升据某钞本刻印,此书始有刊本行世。赵刻版片,此后数易其主,故今传有雍正六年(1728)延古堂、乾隆十年(1745)双桂草堂、乾隆六十年(1795)耆英堂等递修印本。此后,又有合刊本、钞本于一之道光五年(1825)阮氏小琅嬛仙馆刻本及道光十五(1835)年阮氏之增补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潘仕成刊《海山仙馆丛书》亦收入此帙,系就耆英堂本与小琅嬛仙馆本参校而成者。而最后民国时章钰之《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则为结合前述众本而成之整理本,系现行《读书敏求记》最善之本。《读书敏求记》各本之关系,可参以下之版本系统示意图:
    




    至于《读书敏求记》流传诸本之基本情况,则如下文所述:
一、手稿本
    此本系《读书敏求记》之未定稿,题曰“述古堂藏书目录题词”。为丰顺丁日昌(1823—1882)旧藏,迭经名家鉴定,均认为确系钱曾手稿无疑。此本今藏国家图书馆,不分卷,残存一册,半页十四行,行二十一字,无格。首行题“虞山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题词”  ,有独山莫友芝(1811—1871)跋、丁日昌批注并跋。有“丁日昌字静持号禹笙”、“禹笙”、“禹笙流□(览?)所及”、“我是识字耕田夫”、“贤者而后乐此”诸印 。曾经丁日昌、涵芬楼递藏,吴骞、莫友芝、邓邦述、张元济、傅增湘、章钰皆经眼。
    钱曾殁后,此手稿若隐若现,沉浮不定,直至清末,始辗转归丁日昌收藏。江标《丰顺丁氏持静斋宋元校钞各本书目》“钞本史部”类著录曰:“《述古堂藏书目录题词》一册。钱遵王手稿,浓圈密点,亦有涂抹删改。盖其《读书敏求记》未编定之初本也。诸经中有可补赵、阮两刻之遗者十许条。”此本上有丁日昌同治九年(1870)跋,文曰 :“同治九年三年初十日,禹生读。《东都事略》现归于予。《毛诗要义》此云系钞本,予所得宜稼堂宋刻本,巍然为海内之冠。惜当时牧斋、沧苇、子晋诸藏书家不及见也。是书颇有波澜,忽在题中,忽在题外,可喜也。雨生又识于清节堂。”
    莫友芝曾为丁日昌整理书籍、编辑书目,同治四年(1865)获见此本,并跋云:“此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未编类初稿也。其灭改字意,悉与元钞同,盖是遵王手迹。中载诸经本有十许条,溢出阮刻《敏求记》之外,亟可宝爱。同治乙丑五月既望,郘亭借校题。”
    丁日昌之后,此本于民国年间经张元济手入藏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中,又经邓邦述借校,傅增湘经眼。傅增湘有题记曰 :“丁氏所藏稿本,为张菊生收得,转入涵芬楼中。余曾假观,友人邓君邦述曾校过。”张元济亦以此本为钱曾手稿无疑,其《涵芬楼烬余书录》著录曰:“钱遵王《读书敏求记》先后有三刻本,书凡六百二十种。此稿尚未有‘敏求记’之名,所收仅二百七十九种,既无卷第,亦未分类,惟誊写工整,前后一律,粉末涂改,朱笔圈点,均极度审慎。是为遵王手定原稿无疑。”章钰校《敏求记》时,曾托傅增湘转借而得一观,跋云“托江安傅沅叔增湘转借上海涵芬楼藏遵王《题词》一册,审为《敏求记》之初稿”。又云:“写本之残者……计存二百八十余条。” 李盛铎于民国十一年(1922),亦曾借此本校所藏清秦氏石研斋钞本,并跋曰 :“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题词》中有朱笔圈点及粉笔涂灭、墨笔添易之字,殆《敏求记》之初稿也。壬戌芒种后二日借校,盛铎。”

二、其他钞本
    (一)朱彝尊钞本。今未见著录。据吴焯所言,此钞本之来源,乃“遵王撰此书,秘之笈中,知交罕得见者。竹垞检讨校士江南日,龚方伯遍召诸名士,大会秦淮河,遵王与焉。是夕,私以黄金青鼠裘予其侍史,启箧得是编,命藩署郎吏抄录。并得《绝妙好词》先刻,遵王疑之。竹垞为之设誓而谢之,不轻受人也。晚年稍稍传出,江南旧家间有之”  。此钞本后归马思赞(号寒中) ,吴焯又自马思赞处购得,吴氏康熙五十六年(1717)跋曰:“竹垞既重违故人之命,而又惧此书之将灭没也,暮年始一授族子寒中。余闻之久矣,然知其严秘勿肯与。近者校雠诸书,寒中悯予之劳,竟许以赠。余以白金一斤为寿,再拜受之,亦设誓辞焉。”  吴氏又谓,此本“字多谬误。盖当时半宵写成,未经校对”  。吴焯之后,蒋凤藻曾得此本,其致叶昌炽札曰:“尚有朱竹垞钞《敏求记》原本四册。张宗橚重又校过。五色纷披,比近刊多出不少。”  然蒋氏《秦汉十印斋书目》著录之《读书敏求记》版本只有“吴省兰临黄丕烈校本”,朱钞本究竟归于何处,今已不可考。又据吴焯之跋文,知丁敬身亦曾藏一钞本,得于石门吕氏,乃朱彝尊亡后,其家属窃录而出者,但讹误更多。
    (二)黄丕烈藏钞本,即后世所谓“足本”。今未见著录。叶廷管校本题记称:“闻我郡黄氏士礼居藏有遵王原钞本,颇精。”  严杰 著录过此本次第于所藏赵刻本之上。道光五年(1825)阮福重刻小琅嬛仙馆本,曾以此本与雍正四年赵孟升刻本相校。关于此本之来源,阮氏序中曰:“道光乙酉夏,武林严厚民师因编《皇清经解》,重游岭南,箧中携有赵氏初印,并言曾用遵王手定原稿次第,以朱笔一一补正于上方。其稿今藏黄荛圃主政家。”张元济曾论云:“黄荛圃自称有题词,有人疑即兔床所指之上、下二本。然严厚民曾据以校补刻本,与此册无涉,且今亦不存。”  
    (三)吴骞曾见本。今未见著录。据吴骞称,乾隆三十八年曾于浙江采进书局得见此本,其题记曰:“癸巳(乾隆三十八年)秋八月,见书局(即四库馆浙江采集进献书局)有此钞本,旁注‘中’字,知尚有上、下二本,惜不可复见。细阅此本,盖即《读书敏求记》之初稿,故各书参错,未曾归类。然《敏求记》止六百余种,而此一本已有二百八十三种。”  今据吴骞所述此本之大概,则知并非今存之题词本。而章钰《校证》所据各本中,有邓邦述藏振绮堂钞本一种,“即槎客题语所谓乾隆三十九年甲午(当为乾隆三十八年)见于书局中者,在见题词本之后一年。”而章钰则谓:“遵王定本当即槎客在书局所见钞本旁注‘中’字者,此乃题词本,槎客据以补出《清教录》诸条,非黄荛圃所称足本,亦非荛圃所得题词本之上、下二册。”  张元济亦以为此本与前述手稿本非同一本,因此本“全体无旁注‘中’字,且种数不符,疑吴氏所见,为他人传录之本。” 
    (四)秦恩复 石研斋钞本,不分卷,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道光十五(1835)年,阮亨以此钞本参校道光五年阮福小琅嬛仙馆本,辑出二十五条,增刻《补遗》一卷,与小琅嬛仙馆本一起收入《文选楼丛书》。此秦恩复钞本后归李盛铎,李氏曾于民国十一年(1922)借涵芬楼藏《述古堂藏书目录题词》校此秦氏石研斋钞本,又跋曰:“涵芬楼藏《读书敏求记》稿本,文字颇有异同,其所录凡二百七十七种,此本未有者十六种,录于此册之后。”  李盛铎藏书后捐归北京大学图书馆,此本即在其中。《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氏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皆有著录。
此外,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目录类”著录,国内所藏《读书敏求记》其他钞本尚有:
 清钞本,清周星诒校并跋。题“虞山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题词”,不分卷。今藏国家图书馆。杜泽逊认为,此本“当从前本(即前述手稿本)录出者” 。
 清钞本,清陈昱跋。今藏上海图书馆。
 清钞本,三部。皆藏国家图书馆。
 清翁汝明钞本,清翁心存校。今藏国家图书馆。
 清钞本,清吴玉墀、丁丙跋。今藏南京图书馆。
 清钞本,清张宗橚跋并录,清许昂霄校。今藏国家图书馆。
 清钞本,清叶名澧跋并倩人录,清黄丕烈批校题识。今藏国家图书馆。
又,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藏有钞本二种,一清初钞本,清宋定国康熙丙申、雍正丙辰校,邓邦述跋;一缪荃孙云自在龛绿格钞本。 

三、清雍正四年赵孟升松雪斋刻本
    此本为《读书敏求记》最早刻本。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黑口,单鱼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已据重庆市图书馆藏本影印。卷端题“也是翁钱曾遵王”,目录前题“篯后人也是翁钱曾遵王”,目录末题“吴兴赵孟升用亨校”,目录版心下镌“松雪斋”三字。前有王豫序、雍正四年(1726)赵孟升序,后有曹一士跋。关于此本之所出,王豫、赵孟升、曹一士皆未言及。然章钰之《序跋题记》中收方楘如 赵本序(此序刊本未收)称刻自“某氏”本,云 :“吴兴赵生,吾徒也。取某氏《读书记》,版锓之,摹其本以饷予。”又叶廷管称曾见袁绶阶、贝镛各依黄丕烈钞本影校于刻本,始知赵刻脱误甚多,且少著录书20余种,故疑赵氏所据者乃初稿而非定本 。上海图书馆亦藏一部雍正四年(1726)松雪斋刻本,有罗振常录清吴焯、吴蹇、朱文藻、陈鳣、胡重校并跋。
雍正四年赵刻初印本中原有傅序,系伪托时人傅王露之名而作。后因傅氏告官,引起官司,遂撤去傅序。关于此段故实,吴焯校本中,录有焯子城撰之题记说明:“此书向惟曝书亭藏有钞本,珍秘不出。先君子以重价购得之。稼翁晚年力不能守,元钞宋刻,雨散云飞,而此书遂流落人间。吾友赵君用亨为刻之吴兴,卷端冠序一首,借先友傅编修玉笥之名。傅不知也。偶于书肆中见之,大怒,且以‘旧史官’三字为犯时忌,徧告当事,欲毁其板,几允所请,赖先子解纷得寝。然用亨亦因此愧愤,不复刷印示人矣。”  故后印本及他本皆不录傅序。傅王露,号玉笥,浙江会稽人,康熙五十四年乙未探花,授编修,雍正间任《西湖志》总纂,极负时名。当年傅王露既于书肆中见此《敏求记》刊本而大怒,则其初刻初印本当有傅序可知,然今所见之松雪斋本中皆无傅序,此则正如章钰所云“今初印不可得,间有流传,傅序已撤去” 。不知有傅序之本人间尚存否,待考。

四、清雍正四年赵孟升松雪斋刻雍正六年濮梁延古堂递修印本
    此本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黑口,单鱼尾。牌记作“读书敏求记/虞山钱遵王先生著/濮川延古堂藏版”。此本系以雍正四年松雪斋刻本重印,故行款、版式、字体悉同前本。卷前目录三叶,版心下无“松雪斋”三字,代之以黑口,然墨下“松雪斋”三字隐约可见。前有雍正六年濮梁序,自署“雍正六年小春月濮川濮梁书于延古堂”。则所谓“濮梁刊本”者,实即以松雪斋刊本涂去“松雪斋”三字,另加入濮梁序。“后来,索性将原版中一切赵氏刻本的标识统统剜掉。” 故,前人所谓雍正四年赵刻本、雍正六年濮刻本,实际同为一版。今国图、上图、上海博物馆均藏有此本。《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第九二三册)所收入者,即据国图藏本影印。
    笔者曾获睹上海博物馆藏本,该本曾经章钰过目,卷首有其题跋,述此本之来源:“吴兴赵孟升于雍正四年校行此记,前有自序,目录中缝有‘松雪斋’三字,卷末有‘某某校’字,以借名傅玉笥编修作序,且冠以‘旧史氏’,为犯时忌,经傅告官,砍毁其板,赖吴尺凫调解乃寝,详见吴敦复乾隆丁已跋语。此本与赵刻无丝毫异同,而有雍正六年濮梁序,无校字字样,‘松雪斋’三字则用墨涂去。详加审度,乃悟此即赵本。殆因刻成后几肇大祸,而又不甘毁弃,乃划校名,抹中缝,而另请人序之,且疑假造姓名也。刻书雅事,演成此段故实,当时风气亦可想见。至书中校语脱漏舛误,系厂贾眩人之技,不必置论。为书所见,竢孟苹道兄定之。已未元夕,长洲章钰。”后钤“章式之读书记”白文印一方。按章氏《四当斋藏书目》亦论及曾于蒋孟苹处借书一事,与上述文字相近,不赘录。

五、清雍正四年赵孟升松雪斋刻乾隆十年沈尚杰双桂草堂递修印本
    此本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黑口,单鱼尾。有赵孟升原序、曹一士原跋,并增乾隆十年沈尚杰序。沈序署“乾隆十年岁次乙丑仲冬既望东里沈尚杰书于双桂草堂”。是本今国图、上图有藏。据其书版式、行款同于松雪斋本,又“弘”、“历”等字不避讳推断,此本当由松雪斋版递修而来,并非如沈尚杰序中所说“举吴兴赵氏之本重加校仇,付诸剞劂”之重修。

六、清雍正四年赵孟升刻乾隆十年沈尚杰双桂草堂乾隆六十年沈炎耆英堂递修印本
    此本行款、版式、字体同前本,亦是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黑口,单尾鱼。封面镌“读书敏求记/虞山钱遵王先生着/耆英堂藏版”字。有胡重、沈炎二跋。沈炎乃尚杰之孙,沈炎跋云:“此书原刻颇有错误,今俱改正,一一开列于左………此外凡蛀损模糊廿余页,俱重刻完善,庶藏书家得旧本,可以互勘矣。乾隆六十年乙卯夏日槜李沈炎记于耆英堂。”胡重跋云:“雍正丙午吴兴赵孟升用亨氏始授诸校梓,乾隆乙丑嘉兴明经东里沈公重校以行。”又云:“今明经文孙葭士因斋中板片岁久漫漶,乃取善本雠勘,讹者刊之,阙者补之,剞劂之工,浃旬乃竣。”此本与赵孟升刻本行款、版式、字体、断板、避讳皆同,可知仍是在原版基础上重新校改后印行,应属递修本。国图、上图、上海博物馆皆藏有此本。
    笔者所见上海博物馆藏本,乃章钰《补遗》中所称“陈荄庵校本,上虞罗子经振常传录于常熟赵氏藏本”。章氏《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稿成后又获此本,遂据之撰《补遗》一卷。是本卷前有章氏手跋曰:“甲子岁朝春,钰辑《敏求记校证》脱稿,付京厂开版。越岁六月,上虞罗子经执友以手录陈荄庵先生校本见示,成《补遗》一卷。翻眢既竟,敬记卷端,以志嘉惠。乙丑九月廿一日,长洲章钰侨津记。”此本过录诸家题语、批校甚多,章钰《补遗》所记则甚略,兹稍作补充如下。
此本有罗振常过录陈其荣校跋,另有高世异、章钰等跋。其天头、地脚以墨、脂、朱、花青诸笔详录各家校语。此本另页又有录陈荄庵题识,云:“右录叶调生《吹网录》,其所云刻本与钞本有无互异及部类互异者,即用墨笔录于此编,俟觅得校本,再当重勘一过,此书方有定本也。同治壬申春三月十二日,荄庵漫士识。”全书各处钤有“旧山楼劫余”、“旧山楼”、“非昔轩”、“次侯手校”、“赵不骞印”、“徐恕”等印。按“旧山楼”为清末赵宗建(1828-1900)之藏书楼。赵氏江苏常熟人,字次侯,号次公,别号非昔居士,室名非昔轩、旧山楼等。赵氏旧山楼藏书甚富,又撰有《旧山楼藏书记》。该本为旧山楼赵氏旧藏,赵宗建以朱笔校过,后传至其曾孙赵不骞。又经罗振常、徐恕递藏。
    此本卷一第十二页天头空白处又有罗振常题:“此本乾隆六十年沈氏又修改误字,海山仙馆所刊即修改之本也,今悉依之改正各处。振常”。第四卷卷末题:“丁巳六月,友人费君景韩出示陈荄庵手校《读书敏求记》,极为精审,因箧中适有旧山楼藏本,与陈校底本相同,因令抄胥录其校语于赵本,而陈校原本则为常熟丁氏所得。录竟因识岁月。上虞罗振常。原校用诸色笔,迻录时间有未悉同原色者,兹分别记之如次:原校墨笔仍墨笔,朱笔改花青,脂笔改朱笔,绿笔仍绿笔”。另有一纸说明:“书中脂笔一系过录沈柳坪校本(仅三、四两卷),一系复校徐雒卿钞本《也是园目》及粤刻《述古堂目》。绿笔系从鲍铭青处旧钞本校得。其朱墨笔是否荄庵己语,不能臆断。”费景韩乃海宁人费寅,设书肆于海宁峡石,陈校本为罗振常从其处借来。高世异跋曰:“遵王此著名重艺林,虽无善本,读者憾之。数年私愿,广求校册,以勘得失,期成完璧。偶过罗君,喜见是本,即从假归。人事倥偬,校录逾岁始克完竣。罗君雅怀,既有同志,复宽时月,俾予校雠,乐成之惠,弗可谖也。于还书日题此识感。已未中秋,华阳高世异记于金陵慧圆闇侨胞寓。”钤白文“世异印信”及“苍茫斋主人”朱文印各一方。
综上所述,赵孟升刻本与延古堂、双桂草堂、耆英堂递修印本实出自同一版,可称为赵本系统。

七、道光五年阮福小琅嬛仙馆刻本
    此本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双边。书前有阮福序,后有严杰跋。存赵孟升、王豫二序。每卷末有“道光乙酉年八月依武林严氏书福楼本开雕”篆书二行木记。此本乃阮福以严杰(厚民)书福楼所录黄丕烈藏钞本与赵刻本参校重刻而成。阮福重刻本自序曰:“道光乙酉夏,武林严厚民师因编《皇清经解》,重游岭南。箧中携有初印本,并言曾用遵王手定原稿次第,以朱笔一一补正于上方。其稿今藏黄荛圃主政家。脱漏三十余种,如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丁度《集韵》等书,皆赵本之所未载。讹谬之处,悉行改正,疑廊吏钞时仓卒所遗舛也。雍正本已不可多见,何论遵王原稿。爰亟为钞录,重付梓人。至原序仍录存于后。”

八、清道光五年阮福小琅嬛仙馆刻道光十五年阮亨增刻本
    道光十五年(1835)阮亨据秦恩复石研斋钞本校小琅嬛仙馆本,辑出二十五条,乃增刻《补遗》一卷,与阮福刻本一并收入《文选楼丛书》。有阮福序、严杰跋及赵孟升、王豫旧序。每卷末有“道光乙酉八月依严氏书福楼本重雕”篆书木记。《补遗》卷末有“道光乙未年夏五依江都秦氏石研斋本开雕”木记,并“仪征阮亨梅叔校”七字。

九、清道光二十七年潘仕诚刻《海山仙馆丛书》本
    半叶九行,行十九字,左右双边,无界栏。黑口,无鱼尾。版心下镌“海山仙馆丛书”。有赵孟升、沈尚杰、胡重等序跋。此本乃以沈炎耆英堂递修本与阮福刻本参校而成。阮刊本无而赵刊本有者,注“严本缺”三字于每条之下。民国二十五年(1936)商务印书馆据此本影印,收入《丛书集成初编》(1985年,中华书局重印)。
 
十、民国十五年章钰刻本(《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
    章钰(1865-1937),字式之,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一字坚孟、坚梦,别署长孺、北池逸老、霜根老人等,光绪进士,曾任清史馆纂修。其著作最著名者有《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及《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章钰室名“四当斋”,乃取宋代尤袤所云图籍“饥当肉,寒当衣,孤寂当朋友,幽忧当金石琴瑟”之语而得。章氏喜藏书,其四当斋收书达三千三百六十多部、七万多卷。又精于金石目录与掌故之学,故所藏以史部与集部为多。民国二十六年(1937)逝世以后,其家属将四当斋藏书悉数赠与燕京大学。民国二十七年(1938),由顾廷龙先生负责编成《章氏四当斋藏书目》三卷,由燕京大学图书馆出版。
光绪三十四年(1908),章钰曾从宗舜年 处借得其父宗源瀚 所藏于城 所录海宁管庭芬 手校《读书敏求记》,以后遇有别本,辄随见随录,遂成《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四卷,故题“海宁管庭芬原辑,长洲章钰补辑”。此书初刊于民国十五年(1926),民国二十一年(1932)又增刻《续补遗》一卷。
    《读书敏求记校证》四卷,民国十五年(1926)刻本,封面镌“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长洲章氏丙寅年刊成”,《后记》后有“京都杨梅竹斜街文奎斋王孝艾缮刻”一行。卷端题“海宁管庭芬原辑,长洲章钰补辑”。章氏撰此《校证》,曾参阅赵氏松雪斋刻本、濮梁延古堂递修本、沈氏耆英堂递修本、阮氏小琅嬛仙馆刻本、潘氏海山仙馆刻本等,以及所见校钞者凡二十七本。章氏尝自道其着书之缘由云,因所藏“沈修赵本,蝇头杂沓,不便披寻,乃发兴录一净本”,遂“一一搜索原本,纠误补漏”,写出校证文字 。不仅对《读书敏求记》文字作大量比勘,且补入大量史实。《校证》包括《总目》、《补辑类记》、《据校各本略目》、《补目》、《佚文》、《序跋题记》、《附录》、《补遗》、《后记》等各一卷(民国二十一年增刊时又增入《续补遗》一卷),整理出赵刊本、沈刊本共六百二十一条著录,又佚文十三条(章钰曰“六百二十条”,误)。据《四当斋藏书目》所载,《校证》有第一、第二、第三及清稿本。原书六万言,此本衍为二十四万余言,乃《读书敏求记》各本中最详备可靠之本。顾廷龙先生曾曰 :“研究版本目录之学,向必从遵王《读书敏求记》入门,故经乾隆以来诸家之校注者甚伙。近得式丈荟萃一编,成此《校证》,为学者不可不读之书也。比见吾校图书馆藏有高世异(尚同)手录各家批校本,间有自记者,因取丈赠本对雠,则大都已入《校证》矣。”章钰《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书版尚存,“文革”后中国书店曾重刷印,1987年广陵古籍刻印社曾影印。1990年中华书局再次影印,列入《清人书目题跋丛刊》。
    章钰作此《校证》时,邓邦述亦正从事于《读书敏求记》之校勘,箧中所收此书版本甚多。今国家图书馆藏有《校证读书敏求记》一册,存卷一,未题校证人,著录为“江宁邓邦述群碧楼钞本”,疑即邓氏未完稿。章钰曾从邓邦述处借得《读书敏求记》多种,其《校证•据目》中所载借自邓氏之版本有:
(一)雍正四年刻本
1、章氏称“吴兴赵氏刊本”,雍正四年(1726)赵孟升刊,有傅王露王豫及孟升自序,曹一士跋。
2、吴骞校本,底本系赵刊本,吴骞传钞朱文藻 校。
3、胡重 校本,底本系赵刊本,以汪森 裘抒楼钞本校。有胡重跋。
4、陈鳣 校本,底本系赵刊本,“仲鱼先生传槎客校并旧钞本、遵王定本校”。
(二)乾隆十年双桂草堂印本
1、章氏称“嘉兴沉氏刊本”。
2、严元照 校本,底本系双桂草堂印本,章氏称“芳椒堂校本”,严元照以沈祖彬 钞本校。
(三)乾隆六十年耆英堂印本(章氏称“嘉兴沉氏刊本重修本”)
(四)道光五年小琅嬛仙馆刻本
1、章氏称“仪征阮氏刊本”。
2、管庭芬校本,底本系阮刊本,校以陈鳣、胡重校本。
3、劳氏丹铅精舍校本,底本系阮刊本,以沈祖彬钞本及严元照两校本校。
(五)清钞本
章氏称“娄东宋定国 校本”,“康熙丙申一校顾苍史本,雍正丙辰再校王逸陶本”。今台湾“中研院”史语所藏“清钞本”,有清宋定国康熙丙申、雍正丙辰校,近人邓邦述跋者 ,即章氏所云之本。
(六)沈祖彬钞本
(七)吴焯绣谷亭校本
“系曝书亭钞本,吴尺凫先生以吕氏明农草堂钞本、赵氏刊本校”。
(八)赵昱 小山堂校本
“系传钞丁敬身所藏明农草堂本,赵谷林先生传尺凫校”。今上海图书馆藏清初钞本有清陈昱跋,未知是否即此本。
(九)汪宪 振绮堂钞本
“系传录小山堂本,朱朗斋传钞尺凫校”。
(十)汪铁樵 校本
 除邓邦述藏本外,章钰汇校所据本又有:
(一)雍正六年延古堂印本
章氏借得蒋汝藻藏本。
(二)海山仙馆刊本
(三)述古堂藏书目录题词稿本
章氏自傅增湘处借得一校。今藏国图。
(四)赵昱小山堂残钞本
此本残存卷四一册,板框外有“小山堂钞本”五字,清朱文藻、吴骞校,丁氏八千卷楼旧藏,章钰从丁国钧处借得一校。近有曹培根为曹大铁《藏书目录》所作辑注,其中著录有“《读书敏求记》赵氏小山堂钞本”,此本“朱文藻朗斋录何义门校本,合订一册,吴兔床骞精校,晚清丁秉衡又有校正并题记五则,有丁氏藏印” ,当即此本。此本《善本书室藏书志》未见著录。丁氏书后多入江南图书馆,然《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未载,未知何时流入曹大铁处。
(五)吴骞原校本
蒋汝藻藏,有清吴骞校并过录朱文藻等诸家校跋。章钰跋云“孟苹道兄通假”,今藏台湾原中央图书馆。
(六)黄丕烈校本
蒋汝藻藏。
(七)叶名沣 影钞本
陈曾寿藏,系“影写沈尚杰本,照录荛圃校语,叶名澧借诸城李氏本录于京师”。今藏国图。
(八)吴志忠 传录黄荛圃校本
沈曾桐藏。有周星诒题记,云系魏稼孙得于吴中。今国图藏雍正四年(1726)松雪斋刻雍正六年(1728)延古堂印本,有吴志忠录黄丕烈批校,周星诒批注并跋,蒋凤藻、陆心源批注。疑即此本。
(九)于城传录管庭芬校本
宗源瀚旧藏,章氏从其子舜年处借得,并称此本为其《校证》之导师。今上海图书馆藏有雍正四年松雪斋刻乾隆十年双桂草堂修版印本,有宗舜年校并跋,徐鸿熙、章钰、邓邦述跋。疑即此本。
(十)管庭芬汇钞原稿残本
沈曾桐藏。存第三卷。
(十一)管庭芬汇钞传录残本
缪荃孙藏。缺第二、四两卷。
(十二)谢章铤 藏本
此本曾经谢章铤、周星诒、蒋凤藻、周左季递藏,后归沈曾桐。

十一、1984年书目文献出版社排印丁瑜点校本
是本据沈尚杰本点校,参以阮刻、潘刻及佚名临吴焯、吴蹇校本。末附序跋十三则。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