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
公共图书馆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中的地位与角色
浅谈公共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城市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实施总馆分馆制的意义——以南京为例
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浅论成都图书馆在提高公民道德修养中的实践
公共图书馆与和谐社会建设——以成都图书馆为例
公共图书馆与和谐社会建设——杭州图书馆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
公共图书馆与构建和谐社会之初探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公共图书馆的作用
和谐社会中的社区文化建设——浅谈社区图书馆作用和发展对策
试论和谐社会中的公共图书馆
服务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公共图书馆立足于为弱势群体服务
公共图书馆完善盲人服务的几点思考
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思考
少儿图书馆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
为弱势群体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天职
用好图书馆,把图书馆融入市民生活——哈尔滨市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文化定位
成都市公共图书馆网上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建立
创新图书馆学会工作的思考
夯实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基石——对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思考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子邮件与即时通讯服务探析
公共图书馆服务新思路
公共图书馆馆员人格塑造浅析
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公共图书馆展览工作初探——对成都图书馆展览工作的思考
和谐社会中的社区文化建设――浅谈社区图书馆作用和发展对策
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初探
利用手机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的思考
论图书馆读者的权利
浅谈大连图书馆以古旧籍开展多元文化服务
浅谈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室的服务与创新
谈地方文献数字化
图书馆多元化文化服务
图书馆服务文化与资源的城乡统筹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几个问题
拓展青少年读者服务活动空间
文化全球化中的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初探
西安图书馆对少儿进行社会教育的可行性实践
白云无语自化成——新时期大连图书馆社会教育工作探索
长春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浅议
论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
关于发挥我馆汽车流动图书馆服务优势的对策与建议
以武汉图书馆的发展看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浅谈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以《文澜信息》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与数字图书馆建设
您的位置:首页大图出版物
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冷秀云 孙孝诗 翟新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容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时代背景
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已经并将继续给我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推动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健康、进步的主流在发展;另一方面,在各种因素影响下,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有所滋长,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思想意识沉渣泛起,国外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观念也乘机而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激荡十分突出。特别要看到,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还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极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和谐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理论概念。第一,不能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代和谐文化建设;第二,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起指导作用。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定性的意义。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文化,这种文化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即在于居于指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和谐文化的根本。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整合的意义。这是因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全社会从利益关系、活动方式到思想观念由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这在文化生活中表现得特别充分。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可以是有序的,也可以呈现无序的状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协调和整合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文化,使之成为一种有序的和谐文化。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引领的意义。“引领”,包括引导,也包括辨别。对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文化,我们要在辨别中引导,在引导中协调,在协调中整合。而辨别、引导、协调、整合并不是要泯灭文化差异、实行舆论一律。正像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所强调的那样: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毫无疑问,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替代和谐文化建设。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13亿人中,有先进分子,有中间分子,也有落后分子。他们在利益追求和理想信仰方面,在文化水平和思想修养方面,在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方面,在人格和心理素养方面,有各种各样的复杂情况。文化建设上要尊重这样的客观事实。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多层次丰富内容的价值体系。同时也要看到,13亿中国人尽管在理想信仰、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还是有许多方面是可以找到共同点的。这就决定了我们能够建设一个使中国13亿人都能够和睦相处、相互协调的文化。
三、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等重要社会职能,是公民的终身学校,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了解,2002年至2006年,青岛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近两亿元,并且几乎每年都有一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到全市重点实施的“为民工程”实事项目当中。2002年占地2.6万平方米的市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次年,市图书馆又完成9000平方米的旧馆改造……。图书馆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升级,全面带动了设施“软件”水平的升级换代。经过近5年的积淀,市图书馆目前已经建立起一个集图书馆业务管理、办公自动化、文献信息加工与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计算机综合系统。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扶持农村文化发展服务平台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将文化建设领域存在的城乡差异最大限度地减到最低,进而实现二者的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青岛率先明确提出了“3年内构建起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建设三位一体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并规定:从2005年起,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基金,用于扶持经济贫困镇村文化中心建设;到2007年,全市镇(街道)都要建立独立的文化中心。依照上述目标,2005年—2006年,青岛市先后改扩建了160处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室内面积由此前平均不足50平方米达到平均240平方米。2007年,又以建设“新农村文化家园”为目标,继续改扩建1200个村文化活动室,并完善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切实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城市低收入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全市各级图书馆等公益文化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从全国来看,为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各公共图书馆不断加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大力推广总分馆制,形成以中心图书馆为核心,覆盖全市的完善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图书馆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建立总分馆制,使图书馆建设布局合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体系。青岛市图书馆也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制和机制,创建市、区公共图书馆与社区两级总分馆制,计划年内在市内五区建设五所专业分馆。下一步将计划在商厦、车站、机场、会所、公园等市民流动量大而方便利用的地方建立更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点,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加贴近和方便市民,凸显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另一方面,各地图书馆积极开展流动服务工作。通过物流、信息流,建立贯通基层的流动服务网络,在一个区域内,减少城乡文化差距、填补信息鸿沟。青岛市图书馆为解决偏远地区、特殊群体读者读书难的问题,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市民感受到阅读图书的便利,自1986年起我馆开展了“青图在线”流动送书服务。流动服务采取定点定时的方法,巡回服务。流动服务点由最初的10几个发展到37个,遍布岛城军营、海岛、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行程15000余公里,服务读者近32 万人次,借阅图书60万册次。特别是针对驻青部队、社会福利院、劳教所、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的“智力拥军”和“温情服务”活动,多次受到省、市党政军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2001年被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市拥军十佳服务窗口”单位,2001-2002年和2003-2004年连续两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军民共建标兵单位”。
四、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精神家园、城市教室的功能。
    公共图书馆在躁动的城市气氛中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学习环境,在数字网络环境中仍然是广大市民学习教育和文化休闲的重要选择。青岛市图书馆自新馆开馆以来,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服务项目已拓展到讲座朗诵、文化展览、专题陈列、音乐欣赏、影视观摩、学术交流、网上咨询、文献提供、新书发布、多媒体互动、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汇集了文献流、信息流、知识流、人才流和思想流,成为市民继续学习的终身学校和文化休闲的“第二起居室”。青岛文化大讲堂,每半月一讲,主题涉及奥运知识、英语学习、先进事迹报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截至目前,共举办220余场,听众累计达6万人。讲座为普通百姓创造与专家学者交流沟通的机会,使图书馆成为公众的“城市教室”。2005年举办的“书香润家园”活动,围绕“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开展了专家论坛、知识答题、经典美文诵读、流动服务进社区、青岛地区公共图书馆成果展览、组建“书香润家园文化巡讲团”等数十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图书诚信之旅”活动,历时半年时间,在岛城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夏耕市长带头捐书186册,广大市民踊跃积极参与活动。整个活动共投放图书近7000册,收回图书5000余册,收到读书感言近1300余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许多读者在感言中谈到,“图书诚信之旅” 活动激发了每个人内心向善的力量,是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有效手段。广大市民通过参与图书馆活动,体验到终身学习求知的快乐和互动交流中激扬智慧的幸福,潜移默化中提升科学、文明和信息素养。近年来,青岛市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以及不断涌现出的“微尘”、“红飘带”等先进事迹,无不彰显了青岛的城市精神和社会教育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二)公共图书馆具有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功能。
    青岛地处齐鲁之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地域上受儒家文化熏染。青岛又是道教发祥地之一,深受道家思想的滋润。一九一九年青岛又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二三十年代,康有为、蔡元培、杨振声、洪深、王统照、老舍、萧红、沈从文、梁实秋、陆侃如、冯沅君、吴伯箫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先后在青岛长期居住或短期停留。他们创办报纸、创建学校、教学布道、著书立说、编印杂志,使青岛成为当时中国的文化绿洲。青岛文化的渊源来自于儒家与道家文化,在发展中更多地融入了海洋文化、现代文化、异国文化和移民文化。青岛文化具有源的双重性和流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五四精神,五四文化传统与齐鲁文化、海洋文化和殖民文化的融洽,形成了青岛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青岛市图书馆目前收藏古籍、地方志、近、现代文献、旧日文、德文文献等文献143万余册,并且以每年10余万册的速度递增。它不仅折射出青岛历史发展的轨迹,成为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成为传播文明,引领整合多元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在为公众服务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并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既要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前提下,博采众长,把西方的现代文明成果和我国优秀文化融合起来,实现文化和谐,又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目标,要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消解多元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实现社会思想领域多样化的引领整合。具体来讲,图书馆要通过开展阅读辅导、讲座、优秀图书推荐、学术研讨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
    (三)公共图书馆具有整合文化信息,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的功能。
    文化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自2002年开始,青岛市大力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依托市、区(市)以及街道乡镇的公共图书馆作为公众服务为载体,已发展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1507个。其中,包括市级图书馆1个,区(市)级图书馆12个,街道(乡镇)图书馆136个,社区(村)1358个,基本形成了全市的服务网络。今年计划再新建1200个村基层服务点,并加强已建成的84个镇基层中心的管理和使用,发挥城市公共图书馆对社会主义新郊区在构建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反哺作用。在市文化共享工程中,图书馆积极整合数字资源,依托共享工程大力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广大群众的服务,使广大农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事业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精神家园和城市教室的功能、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功能以及传播文化信息,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10),(11)
2.王世伟.全球城市图书馆建设高潮的启示.文汇报,2006(6)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