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清史稿•徐邦道传》释证——徐邦道在旅大
探讨唐朝对营州(辽宁)的统治
金毓黻赴日搜求东北史地文献考略
《奉天通志》征引书目辑录
试论王应麟的文献学成就——以《困学纪闻》为例
钱大昕的汉学、宋学和清学观
钱大昕在新、旧《唐书》研究上的成就
钱穆论朱子学
保护典籍,致力经史——朱彝尊的文献学成就
论汉代“通经致用”思潮对古文献整理的影响
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学的成就
中原典籍的入辽及其贡献
西夏文献资料述略
安徽杜诗学文献述略
重视海外华侨华人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鲜卑石室祝文辨疑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满文古籍孤本提要
大典本《新安志》佚文研究
《国语》与《史记》记述范蠡比较
关于颜延之《庭诰》的几个问题
国家图书馆所藏《四库全书总目》稿本述略
谢圣纶与《滇黔志略》
对于《太平广记》的整体文化观照
《淮南子》廉政理论撷英
两汉乐赋中所见音乐理念的新突破
唐代男女初婚年龄的历史变迁
玄学思潮与东晋南朝史学
孟学的演进及其时代特色
试论费宏政治生活三事
旧志整理要注重点校质量
传统目录学表微
20世纪古籍整理的成就及今后的工作
关于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基本理论的几个问题
历史文献学是历史系的不能承载之重――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刍议
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论纲
对于历史文献学科的一点思考
从《徐乃昌日记》考论随庵金石收藏特色
满族家谱五种
《辽东诗坛》研究
后记
您的位置:首页大图出版物
西夏文献资料述略
作者:刘 建 丽
    公元1038年,在偏远的西北地区立国的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吸收氐、羌、吐蕃及西北其他民族成份的地方民族政权,自立国后,与辽、宋、金鼎足而立。其文献资料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是西夏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分类论述如下。
一、汉文西夏文献资料
    有关党项与西夏的汉文文献众多,可分为散佚残存与现存两类。
(一)散佚残存的汉文西夏资料
    西夏立国后,曾专设史官与修史机构。夏仁宗时,任蕃汉教授的斡道冲世代掌修国史。天盛十三年(1161),又设立翰林学士院,焦景颜、王佥等为学士,修撰李氏实录。夏献宗时,南院宣徽使罗世昌知国将亡,谱夏国世次20卷收藏,未见传世。耶律楚才随成吉思汗入西夏后,收集西夏国史、实录等史籍文献。然而西夏人所修史籍文献逐渐散佚,均没有流传。宋人孙巽撰《夏国枢要》2卷,记西夏“兵屯会要,土地肥硗,井泉涌涸,谷粟窖藏,酋豪姓氏,名位司存,与夫城池之完缺,风俗之所尚” 。时任鄜延都监的刘温润著有《西夏须知》1卷,系其守延州时,“日编录西夏境内杂事” 凡“15条目” 。周郁滨为《西夏书事》作《序》时,还见到这二部书的残本。另有《西夏杂志》 、《赵元昊西夏事实》、《西夏事宜》 等皆佚。
(二)现存汉文西夏资料
    现存汉文西夏史料主要是指各断代史书及宋、元、明、清人所著与西夏史事有关的著作,《宋史》、《辽史》、《金史》、《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太平寰宇记》及其它史书、文集中的有关资料。
1、断代史书及其他文献中的西夏资料
    有关反映党项羌和西夏历史的资料,主要集中在各断代史的传记中。范晔《后汉书》中有《西羌传》,唐李延寿《北史》、魏徵等《隋书》、唐杜佑《通典》、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宋欧阳修《新唐书》、薛居正等《旧五代史》、欧阳修《新五代史》等史书中均有《党项传》。此外,宋王溥的《唐会要》、《五代会要》,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王钦若的《册府元龟》,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李昉等《文苑英华》以及《唐大诏令集》、《全唐文》、《全唐诗》、《通志》、《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史籍中,均载有关于研究西夏的重要资料。另有一些个人文集,如李德裕的《会昌一品集》,元稹的《元氏长庆集》,韩愈的《韩昌黎集》,李翱的《李文公集》,陆贽的《陆宣公集》,岑参的《岑嘉州集》,以及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朝鲜崔致远的《桂苑笔耕集》等,也都有关于党项、西夏的论述。
    元脱脱主持修撰《宋史》、辽史〉、〈金史〉,将西夏在三史中分别立传,主要记述西夏建国后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史事。三史中的本纪、志、表及众多人物传记中都蕴含有丰富的相关西夏史料。
    三史中以《宋史•夏国传》最为详细、系统。《宋史》卷485《夏国传上》,记载了党项羌拓跋部酋领李彝兴、李继迁等至夏景宗元昊、夏毅宗谅祚,在唐末、五代、宋初以及西夏立国初期的活动;《宋史》卷486《夏国传下》,则记载了自中期夏惠宗秉常至后期南平王见兴盛衰亡的史事。
    《金史》卷134《西夏传》,主要依据金朝历代实录,记述了西夏后期与金国交往的史事,其中卷60、61、62《交聘表》集中、系统、详细的记载了西夏与金朝交聘的情况。
    《辽史》卷115《西夏外记》,在三史中系记载西夏史事最为简略,其内容基本上是本纪中有关西夏史事的摘录。
2、宋人著作中的党项、西夏史料
    宋朝文化事业兴盛发达,著书立说蔚然成风,官私文史颇多,蕴含党项、西夏资料详备。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简称《长编》),今本520卷,原书久佚,系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重编分卷。记载建隆至靖康168年的史事,是研究北宋历史最基本的史籍之一,也是保存西夏史料最为丰富的文献。李焘将史事按年、月、日顺序辑录并加以考辩,从某种意义上说《长编》也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西夏编年史书,后人编辑的西夏史书大多取材于此。
南宋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简称《长编纪事本末》),200卷,据李焘《长编》以纪事本末法编撰,按朝各分事目。其中有大量关于西夏史事,且有较完整的记述。
    《宋会要辑稿》(简称《辑稿》),宋朝历代所修撰的会要,大部分在明初仍存,会要原本毁于明中叶。清嘉庆时,徐松辑自《永乐大典》,但经多人整理未能完成。1936年据整理稿影印出版,为线装本200册;1957年中华书局再缩版影印为8大册。分为17门,门下分目收录大量诏令、法令、奏议,是记载宋代典章制度的资料巨著,现存最重要的一种宋代史料,也是研究西夏必不可缺的史籍,在其《兵》、《方域》、《蕃夷》、《食货》等门类中保存了丰富的西夏史料。陈智超将本书整理时的复印或误作复文而被删除的约80万字遗文,整理为《宋会要辑稿补编》,1988年影印出版,为一大册。
    赵汝愚《诸臣奏议》150卷,汇辑了北宋至南宋初的一些主要奏议,其《边防门》及《兵门》等部类中,均有关于西夏的资料。
《宋大诏令集》原240卷,今存196卷,1962中华书局校印出版。据说系宋绶后人于南宋初编辑,作者佚名。存17门,分类辑录北宋八朝(无钦宗朝)皇帝诏令3600余篇。其中有对西夏颁布的各种诏令、制、文数十篇,如《银州观察使赵保吉除定难军节度使制》  、《赐赵德明诏》、《册夏国主谅祚文》、《夏国秉常乞进誓文永遵臣礼赐诏》 等。
    《东都事略》130卷,南宋王称撰。是记述北宋九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通过本记、世家、列传、附录四部分,专述西夏立国前后至北宋末这一时期与北宋有关的史事,保存了大量与西夏有关的史料,“为考宋史者所宝贵” 。
    《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撰,20卷,分为别集、政府奏议、尺牍、附录四类。范仲淹曾于康定至庆历年间赴西北边地,历任陕西经略副使、陕西西路安抚使、知延州、知庆州等职,主持抗御西夏的战争,参与处理西夏问题的诸多事务。文集中保存有丰富的西夏史料,《上攻守二策状》、《答赵元昊书》等反映了范仲淹对西夏的认识与思想观点。
    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前集》20卷,其中卷18—20为《西蕃地理》,西夏的山川、堡寨、交通等多有记载。
    《隆平集》20卷,托名曾巩撰。史料采撷较早,多记载西夏习俗与制度。
    此外,宋人文集、笔记、小说中还有大量的西夏史料,诸如张方平《乐全集》、韩琦《韩魏公集》、文彦博《潞公集》、欧阳修《居士集》、柳开《骑省集》、夏竦《文庄集》、王禹偁《小畜集》、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余靖《武溪集》、苏洵《嘉祐集》、王安石《临川集》沈括《梦溪笔谈》、司马光《涑水记闻》、王辟之《渑水燕谈录》、魏泰《东轩笔录》、邵博《闻见录》、王明清《挥麈录》、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彭百川《太平治绩统类》、李埴《皇宋十朝纲要》、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田况《儒林公议》、陈师道《后山丛谈》等,均有各种涉及西夏史事的珍贵记载。
3、元、明、清末、民初西夏史料
    西夏亡国后,元代西夏人(唐兀惕)的活动主要在《元史》、柯劭忞《新元史》、屠寄《蒙兀儿史记》、邵远平《元史类编》、苏天爵《国朝名臣事略》等以及大量元人文集,诸如虞集《道园学古录》,余阙《青阳文集》等有关著作中保存下来。马端临编撰《文献通考》,348卷,元大德十一年(1307)成书,分为24门,门下分目,其《四裔考》中记载了西夏的史事。
    《宋西事案》 则是明代成书的一部国内罕见的西夏史书,为南京图书馆珍藏。二卷六册,共计169页,54756字。上卷共有45个专题,从元昊改元(1032)年称帝建国,至元昊卒(1048),共计16年,下卷作者共辑录宋将21篇奏疏,有全录、节录,每篇之前冠以按语。
    清代学者在搜集、整理、编纂西夏史料方面成绩显著,今存的西夏史籍主要有以下几种:
    《西夏书事》42卷,吴广成撰。广成字西斋,江苏青浦人。约成书于道光初(1821),系编年体史书。吴氏生嘉庆、道光间,搜集唐以下诸史、文集、稗官野史中有关西夏资料,采用《通鉴纲目》体例,排比成书。起自唐中和元年(881)拓跋思恭据绥、银自立,迄于宋绍定四年(1231)西夏故臣王立之与部分遗民入金约350年间的记事已具梗概。史料丰富,惟征引未注明出处是其缺陷。有道光五年小岘山房初刻本及1935年北平文奎堂影印本。
    《西夏纪事本末》36卷,张鉴撰。鉴字春冶,号秋水,浙江乌程(今湘江吴兴)人,生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于道光三十年(1850)。本书辑录宋、辽、金、元诸史中有关西夏的史料,自西夏兴起至衰亡,每卷一事,述其始末。卷首附西夏地形图和职方表。是书所据资料贫乏,叙事前详后略,且考辨欠精审。初刊于道光五年(1825),光绪十年(1884)江苏书局刻本,分订四册,还有光绪十一年(1885)金陵刻本。
    《西夏书》15卷,周春撰。春字屯兮,号松霭,浙江海宁人。乾隆年间进士及第。吴骞序其书,谓世纪二卷,载记五卷,年谱一卷,考三卷,列传四卷。《清史稿》作十卷。近人傅增湘《双鉴楼藏书续记》卷上,载藏有其书稿本十一卷,为载记五卷、地理考一卷、官氏考一卷、列传四卷。成书于嘉庆九年(1804),是最早的纪传体西夏史书。是书取材“大致根椐各正史益以宋人书数种,采摭颇略” ,但比较重视对历史事实的考证和分析,其观点比较客观,又不盲目因袭前人的说法,而是有自已的见解 。
清末民初编纂的西夏史料主要是戴锡章《西夏纪》28卷。编年体史书。是书以陈昆《西夏事略》为本,辅以吴广成、张鉴、周春等书,搜集宋元以来有关史籍及西夏文物、文字研究成果编纂而成,征引文献史籍达300余种,且多有出处,具有学术价值。有1924年北京京华印书馆铅印本。戴氏另有《西夏丛刊》10余卷,未刊 。
    史料的辑录考订方面,则有罗福苌、罗福颐《宋史夏国传集注》14卷,有待时轩丛刻本;张澍《西夏姓氏录》1卷,有清雪堂丛刻本;书目与搜遗则有罗福颐《西夏文存》1卷,外编1卷,有罗氏石印本;王仁俊《西夏艺文志》1卷,《西夏文缀》2卷,有清光绪三十年(1904)刊本。
    总之,汉文西夏史料有其局限性,由于记载的角度不同,对朝聘、交往、战争、仇杀记述较多,而对于西夏政治制度、经济状况、阶级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记载不足。
二、西夏文资料
    在汉文史书中被称为“蕃书”的西夏文字,元昊将其尊为国字,“凡国中艺文诰谍尽易蕃书” 。西夏文文献传世甚多。1908~1909年,俄国人柯兹洛夫在黑水城遗址(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了大量的西夏文书,其种类繁多,有官私文书、法律文献、语文著作、文学作品、历史、医卜、佛经、以及译自汉文或编译成书的汉籍译著,这些均为以后的西夏研究提供了原始史料。
(一) 政治、军事法典
    法律著作有六、七种,其中以《天盛改旧定新律令》(又译为《天盛改定新法》、《天盛改旧鼎新律令》)是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夏法典。全书20章(其中缺第16章),1460条,20余万字。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间(1149~1169)制定的法典,内容有刑法、诉讼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军事法等,是研究西夏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第一手文献,也是至今唯一幸存下来的少数民族政权法典,具有珍贵的史料与学术价值。《猪年新法》是夏神宗乾顺贞观年间(1101~1113)制定的法律,系写本,出土时已残,仅存2—17章。
    《贞观玉镜将》(亦译作《贞观玉镜统》)是夏崇宗贞观年间制定的军事法典,今存为残本,分为三种版本。这部兵书是一部“将兵法”,围绕将及其部属的选拔、军政、赏罚等,详细记载了西夏的兵制和军制 。
    《西夏官阶封号表》是西夏制官制度的记载,列举了西夏官阶七品以及皇后、公主、嫔妃、诸王、国师、文武大臣的封号,这为研究西夏国家机构与职官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 文化典籍
    西夏人还编写了不同类型的韵书和字书、辞典,主要有以下几种: 
    《文海》是西夏人自己编纂的一部字典,它仿照《广韵》的体例编纂,以声韵为经纬,归纳了所有的西夏文字,对每个西夏字的形、音、义都逐一做了解释,不仅是一部完整的西夏字书,也是一部年代最早、内容最为完备的西夏韵书和辞书。其对西夏文字的解释涉及到民族、姓氏、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教育以及家族、亲属、婚姻、物产、舆服等西夏社会和历史的各个方面,是一部西夏的小百科全书。现存《文海》仍系残本,仅存平声部和杂类部,上声部已佚。
    《圣立义海》是一部用西夏文撰写、刻印的一部百科性辞典,现存残本35门类,是“乾祐壬寅十三年(1182)五月十日刻字司重新刻印”的再版本。其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河流、亲属称谓、皇宫礼仪、人生等级、伦理道德等。是西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音同》亦作《韵同》,是用西夏文编纂的一部同音字典,也是现存最早的字书。成书于崇宗乾顺正德六年(1132)十月十日,系西夏中期的著作。全书6000余字,按声母分为九类,每类再分为同音的若干小节,无同音字的独字分别列于各类之后,每一字下均有简单的注释。
    《番汉合时掌中珠》,是西夏人骨勒茂才编著的,成书于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1190)。共50页,以事门分类。在每一词语条目旁都列有西夏文、汉译文、西夏文汉字注音,检索方便,是党项人、汉人相互学习对方语言及初学西夏语文的必备与入门工具书。
此外,还有《要集》,这是一部按事门分类的西夏文字典;《五音切韵》是一部编制西夏语韵表和韵图的韵书;《义同一类》是一部大型的西夏文同义词典;《字杂》系分类性的西夏字典,按门类编排,未分章节,有织物名称、山、树木、花草等类;《新集锦合辞》则是谚语集。
(三)社会经济资料
    西夏的社会经济状况除在上述各类文献中均有反映外,在以下文献中更有集中记载。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全面、系统、详细地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与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西夏的农业生产如农田水利法、农业税法、役法、官牧制度等,在《律令》卷15、17、19所设置的诸如《春开渠事门》、《园地苗圃灌溉法门》、《畜利限门》、《校畜门》等各门类中均有记载。《律令》卷17、18所列各门类则记载了西夏金银加工、铁器制造、采盐、冶矿、酿酒等手工业生产状况。西夏的阶级结构、生产关系在《律令》中也有充分的记载。
    西夏文书《瓜州审判文书》和甘肃武威发现的《会票》 ,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夏的经济制度。《天盛廿二年卖地文契考释》是迄今所见反映西夏土地关系的唯一文书 。西夏文化典籍如韵书《文海》,字典《蕃汉合时掌中珠》、《要集》,词书《圣立义海》、《义同一类》等,均记载了大量西夏时期的各类词语,如:犁、铧、镰、锄、大麦、荞麦、羊、马、牛、萝卜、李子、柿子、烧饼、油饼……反映了当时的生产与生活情况,这些文化典籍均可当作历史资料对待,从中发掘有关西夏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史料。
三、西夏黑城汉文遗书
    我国内蒙额济纳旗黑城哈拉浩特遣址是历史上西夏威福军司所在地,遗留有丰富的文物。公元1907~1909年,俄国的科兹洛夫两次率探险队深入到这里,发掘出西夏文和汉文的各种经典、律令、历法、医书、诗词、字典、佛经、绘画等珍贵文物数十种近万件,并运回俄国。以后经过编目,即达八千多号,其中很大一部分属西夏时期的文物。1914年的夏天,英人斯坦因在同一地区又盗走大量的西夏文物。其中科兹洛夫收集的黑城遗书中,除了一部分西夏文文献外,还有大量很重要的汉文文献和少量藏文文献。国内的北京图书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安市及一些私人都收藏有西夏文佛经。国外的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日本、德国、英国、瑞典、法国亦均收藏有西夏文佛经。
(一)佛教经典
    西夏统治者崇尚佛教,境内曾大量刊印西夏文、汉文或藏文佛教经典,佛教文献占绝大部分。
1、西夏文佛经
    现存西夏文佛经非常丰富。据《西夏佛教史略》所载,西夏文佛经有《妙法莲华经序》(1049~1069),真实地记载了西夏开国的“风角城皇帝”元昊一生的主要业绩。此外还有《慈悲道场忏罪法序》(1068~1086),《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1094年),泥金字《金光明最胜王经》发愿文(1214年),《大白高国新译三藏圣教序》,《莫高窟西夏文题记》,《榆林窟西夏文题记》,《金光明最胜王经》流传序(1247年),《金光明最胜王经》发愿文(1247年),《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发愿文(1312年),《高王观世音经》发愿文(1372年),《西夏文经幢题款》(1502年)等。
2、汉文佛经
    黑城出土的汉文佛经 数量多,内容丰富,主要有以下数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关于通往最高智慧(波罗密)之路的简短故事。属于经藏中的般若波罗密部,篇幅比其它经小,只有一卷,叙述合情理,比较易懂,流行得广。这种经藏品中有54件,分属九个不同时期的版本。另外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观弥勒菩萨上天兜率天经》、《阿弥陀经》、《三十五佛名经》、《转女身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黑城遗书中除了这些易于流行、传播的佛经外,另外还有论、注释、疑经、中国佛教活动家的原著以及密宗佛教著作。密宗佛教著作数量很大,有密宗经文、密宗著作汇编、仪轨、陀罗尼咒语、祈祷文等。
    在这些众多的佛教经典中,汉文与西夏文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铭》最为著名。
    西夏乾顺天祐民安四年(1093年),由西夏皇帝、皇太后发愿,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修凉州感通塔及寺庙,第二年完工后立碑赞庆,这一年正是乾顺诞生十周年。这通碑刻就是保存至今、著名的“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简称“西夏碑”),也是西时期留存至今的唯一佛教石刻。此碑原被砌封于甘肃武威城内北隅的清应寺碑亭中,已久不闻于世。直至清嘉庆九年(1804年),著名学者张澎才启拆封砖,发现此碑,并第一个识别出碑文除汉字以外还有西夏文字 。
    这通西夏碑通高2.5,宽0.9米,此碑文两面,正面刻西夏文,碑头是西夏文小篆题名八字,正文刻西夏文楷书28行,每行65字。背面刻汉文,碑头是汉文小篆题名12字,正文刻汉文楷书26行,每行70字。碑铭四围有线刻卷草纹。碑头题名两侧各有一身线刻会乐舞者。题名上端线刻云头宝盖。两种文字处理内容大体相同,都是叙述建立和修整感通塔的情况,只是在叙述详略与描绘的色彩上有所不同。此碑文具有重要的文物、历史、艺术价值,反映了西夏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情况,为研究西夏佛教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
    北京图书馆珍藏的西夏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之卷首的西夏译经图及其序、跋,真实地宣扬了西夏佛教盛事,描绘了西夏译经的场景、规模及其组织状况,列举了译经的时代,译、校者及其译经的缘由,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及西夏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
(二)医、历、占卜书与儒、道家作品
1、医、历、占卜书
    黑城出土汉文遗书中医学书共有10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孙思邈(586~682)著的药典《孙真人千金方》,是13世纪初的版本。这部药典记述了大量的药物,解释了疗效。还有药物汇编和单个药方。
    保存下来的历书有8件,全是用于零星修补破旧写本和木刻本的残片,其中宋朝印的历书最多,印刷的历书均为12世纪前30年的木刻本残片。
    占卜书有五件,与含有大量通灵术内容的医书和历书直接连在一起,其中有13世纪初的一件残卷《六壬课秘诀》。六壬类的占卜书是占卜书的主要类型,流行甚广。
2、儒、道作品与字书
    儒家著作不多,只有《论语》写本残片两件,一件是12世纪末,另一件是14世纪中期;一件有注释的《礼记》残片,是13世纪初的版本。
    道家著作也为数很少,有三件,其中两件《庄子》的版本,一本标题为《南华真经》,扉页上署名“南华真人”,是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原文的普通重刻本。另一个版本有吕惠卿、王安石在11世纪写的这部作品的注释。第三件是《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经》,书中使用了小园点,这是使用印刷符号的一个早期证据。
在遗书中最有价值和特殊的部分是字书,但数量不多,有6件。其中有一些很重要的宋代辞书,如12世纪初在杭州刻印的字书《广韵》,13世纪中期刻印的字书类型《一切经音义》的残卷。此外还有语言方面的教科书,一件是12世纪下半期的写本,另一件是14世纪中期的木刻本残卷。这些字书显然均受宋朝字书的影响,在编写教科书时采用了中原地区的经验。
(三)文学作品与历史著作
    诸如诗歌、韵文、叙事文和叙事诗等这类文学作品共有十二件,其中韵文三件,即12世纪30年代的木刻本残卷和12世纪末的刻;还有一部描写梁武帝(502~549年)信佛的系14世纪中期的写本;诗歌的种类较多,有14世纪初中国童蒙教科书《千字文》的写本,在14世纪上半期的6件写本中还有许多格律诗、曲子词等诗歌。还有两个13世纪初的著名版本,一部是《刘知远诸宫调》,现保存在北京图书馆,已于1936年、1958年影印出版过两次,另一部是《新雕文酒清话》,宋代书目中没有著录过。此书是许多笑话性质的简短故事集。
    历史著作有3件,是三个不同版本的残卷,即12世纪30年代绍兴版的《新唐书》,13世纪初的《汉书》注释本,14世纪上半期刻印的关于金朝历史的一部著作 。
(四)经济、军事及其它文书
    黑城遗书的汉文部分有大批官方经济和军事文书 ,按时间与来源可分为三部分:
1、陕西北部军事区文书
    这些文书均出自陕西北部边境鄜延路官署,文书上的时间记载为1181年、1123年、1125年、1126年、1127年、1128年、1129年、1131年。文书记录了本区和与其相邻的环庆路等邻区的许多军事和行政设施。文书分为行政、司法、军事三大类。
第一类是行政文书,属于提职报告、履历表、呈文等纯行政文书有18件,关于捕捉、羁押、释放等文书有6件,有关清查财产的命令2件。
    第二类是司法文书,这类文书内容包括审讯记录、监禁某人的生活费报销单、说明书、民事判决书、监禁案卷和刑事判决书等13件。
    第三类是军事文书,共有31件。其中有23件是1123年~1129年间的文书。这些文书奏报了与女真人、西夏人的边界冲突,1125年以后的文书则奏报了关于抵抗女真人入侵和军队的情况,1126年以后的军队状况被描述的极为悲惨。这些文书填补了迄今已知的历史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2、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文书。这个时期的文书很少,总共7件,其中4件多半是文书碎片,是1172年发放木板和其它材料的登记,另外两件记录了12世纪末发放的粮食和物品,还有一件是关于1223年某战役中伤亡与俘虏情况和呈报。
3、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的文书。这一批文书与元朝末期的统治有关,共44件。17件保存了确切的年月,其中13件的时间最早的是1304年,最晚的1364年,反映了1367年被明朝推翻前的一些事件。5件文书与北元(1368~1378)有关,北元的首都在内蒙的哈拉浩特(黑城),这些文书的年代都是1371年。这些文书的内容包括军队的布防署、军事通报、呈文,各类供给单据、各种诉讼审理文书,粮食、牲畜、布匹与珍贵的物品单据等。这些文书提供了元朝末期蒙古统治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还有两件其它的文书,一件是公元989年,遣僧智坚赴印度的证件,另一件则是12世纪20至30年代,一位姓名不详的人去西凉府的证件。

    西夏文献资料内容丰富,涉及古代党项与西夏国历史、地理、语言、文字、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为我们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以及西夏与周边政权的关系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