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引言
传统文化刍议
胡适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近代史学中的德国资源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
沈铭彝“竹岑札记”非书考
罗树勋遗稿十五种述略
王国维《东山杂记》校记
儒学与人生
陈寅恪与《柳如是别传》
朱东润先生与传记文学--《以张居正大传》为例
开新崇雅 再造辉煌
审美回忆与中国古典诗词
玄学与魏晋南北朝美学观念
禅与禅宗
敦煌藏经洞与敦煌遗书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
清朝宫廷服饰
三首甲午诗歌本事考证及其他
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图书馆
百年来大连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
东北大学创始人王永江
一代人杰 百世良规
金子平吉其人其事
论中国原始美意识及艺术
论孔子的音乐思想
沈向斋与稿本《旧事重提》
沈铭彝“竹岑札记”非书考
罗树勋遗稿十五种述略
宝熙致罗振玉信札十七通
王国维《东山杂记》校记
附钱录
您的位置:首页大图出版物
清朝宫廷服饰
作者:陈正雄
今天下午,我准备向各位报告的一个讲题是:清朝的宫廷服饰。也就是清朝时的紫禁城的宫廷服饰来作为研究、分析的对象。我这次报告是根据我们所收集到的第一手的实物资料与文献,两者一起来作为分析、研究的一个报告。
    在谈到正题之前,我先把宫廷服饰和紫禁城的定义做一个解释,让各位先有一个概念,这样可能比较好一些。什么叫宫廷服饰呢?我们也许在服饰字典上查不到。但是我们研究的结果认为,可以这样给它下一个定义,所谓宫廷服饰,广义上讲包括皇帝、皇后、皇子、皇孙、亲王,这些皇室宫廷的或者是皇宫大臣的,他们在宫廷内外,日常活动上,所谓日常活动包括在宫廷,朝见大臣或者有什么节庆,或者是他们经常在家里穿的常服,甚至他们旅行时穿的衣服都算在内。也就是宫廷内外日常事务上他们穿着的袍服和佩件,也就是饰物,我们统统把它叫做宫廷的服饰。当然这些包括朝服、龙袍、龙褂、或者坎肩;那么佩饰包括他们的朝珠、荷包、腰带或者是顶翠、凤冠,能够做佩饰的这些装饰品我们把它当做饰物。
  那么这些宫廷服饰最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宫廷帝王的这种奢侈的生活,以及他们利用宫廷的服饰来作为统治管理的一种工具。因为宫廷的活动在清朝都集中在京城内的紫禁城和圆明园,还有热河的避暑山庄。这几个地方我个人都曾经做过很多次的调查,也搜集了一些资料。
  大家都很清楚紫禁城是永乐二年始建,到永乐十八年,总共花了十六年时间,才把它盖完。它可以说是明清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办理朝政或者居住的一个场所。因为紫禁城里面存放着大批的宫廷服饰及珍硕的国宝,这些珍贵的清宫物藏可以说是我们研究冠服制度以及中国的染织工业及织梭工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料。
也很可惜,因为在十九世纪英、法联军把圆明园的东西烧掉拿走。鸦片战争也是一样,把这些宫廷里面的袍服、珍贵的制品抢劫、拿走。除了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之外,还有一些英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假借文化考察,或者考古的名义到中国来又搜刮了一些很重要的宝物。所以根据目前的统计,大概遗落在海外的这些宫廷服饰,所谓“遗落海外”,就是已经在世界其它重要各国的博物馆里面查出来的,私人收藏手里面,已经超过十万种以上。查不出来还没有算。所以这个数目相当庞大可观。目前故宫所保存的一部分东西到清末民初的时候,政局很乱,有些军阀、太监,偷偷拿出来卖。所以在海外流失的宝物相当可观。我相信不止十万种,这个数目恐怕一时没有办法统计出来。
  故宫博物院从一九二五年改称故宫,以前叫做紫禁城。现在故宫所收藏的东西,也有相当重要的文物在里面,尤其是龙袍、龙褂。很可惜饰物方面,存放在台湾的故宫博物院里面,“蒋中正总统”在一九四九年从大陆撤退的时候,把它拿到台湾来,但是龙袍、龙褂都没有拿过来。所以现在变成北京的故宫,对于宫廷的服饰,收藏的是袍服部分很多;饰物虽然也有,但收于台北更多,这样一种情况。所以真正要来好好欣赏宫廷服饰的话,要把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两部分合起来交流展览、来看,这样才可以大开眼界。
  我们谈到宫廷服饰,不得不谈到它的冠服制度。谈到冠服制度呢,你也不得不提到《大清会典》。为什么呢?因为冠服制度,宫廷服饰就是从冠服制度过来的。清人在入关以前,就很重视冠服制度,而且他们也曾经把冠服制度大略地做一个整理。所以在入关之前,冠服制度已经有一个原形出来了。入关以后康熙皇帝时候曾经做过小小的修正;雍正也做过增订;乾隆更是厉害,他做了更大的修正,他是怎么一个修正法呢?乾隆二十四年时候,他特别命令礼部来编一部“皇朝礼器图述”,到乾隆二十六年,他又把有关的服装、佩饰的图,画进《大清会典》,把十二章的纹样列进冠服制度里面。十二章很早,两千年前就有,但一直到乾隆时,才正式把它列入《大清会典》。因为《大清会典》是研究清朝服饰特别是宫廷服饰不可或缺的第一手最重要的一个文献。到康熙二十五年一本最完善的,规定最灵活、最丰富的《大清会典》大功告成。什么是《大清会典》?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大清会典》就是制定清朝冠服的一个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比如它讲皇帝的龙袍应该要穿明黄色,袍子上要绣九龙十二章,下面一定要有四个开衩。同时它的领口一定是圆形的,而且是右襟的。这种规定写得非常清清楚楚,它不但对皇帝的朝服、吉服、行服、常服,礼服都规定非常详细、明确,甚至那些大臣百官、文武官员,一品到九品也都做非常详细的规定,任何人都得遵守。因此我们可以说,清朝的冠服制度更是满族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他的政权,把满族的民族服饰特色融入汉族的传统的服饰里面去;也可以说把满族的服饰和汉族的服饰做一个融合。因为这样满族管理者才能讨好一些汉族的贵族封建地主,所以用这种制度来做一个定尊卑分等级的统治的工具。这是冠服制度的一个来源和目的,就是任何要研究宫廷服饰的人必须了解的。事实上冠服的历史也有将近两千年,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只是清朝时规定得更为严格,更为明确。有了“冠服制度”,才有《大清会典》。
再来我们讲宫廷服饰的装饰的纹样、类型跟它的象征意义。装饰纹样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智慧的结晶。这个装饰纹样并不是清朝才有,明以前就有。但清朝把它集大成,而且自己也不断推陈出新,所以清朝的服装服饰纹样特别丰富。各位现在在书店所看到的一些所谓装饰图样事实上都是清朝时候的。民国以后几乎都没有。那么这些装饰纹样是干什么用的呢?它主要追求四样东西:富、贵、寿、禧。这些帝王、后妃,他们总是要追求长寿、富贵,所以想尽各种办法用装饰的纹样来表现。那么这种装饰的纹样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类型:第一个是十二章,十二章纹样在其它的时代就已经有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尤其是十二,这是个很特别的字,十二章真正在清朝列入冠服制度里面是乾隆的时候,只有乾隆以后才有所谓的十二章,雍正跟康熙还没有十二章。除十二章外还有九龙,那么皇帝的龙袍必须有九条龙,这是因为“九”是单数中最大的阳数,“九”这个字从古代就有很深远的意义,夏禹治水也是九龙开九洲。在清朝的龙袍里面,九是代表君主专制的意义在里面,九龙十二章,这个九和十二是很特别的一个字,它有很深远的意义,所以我们看故宫门有九个,不是八个,故宫辐射出去的道路有八条,但门是九个,而且门上有圆钉,圆钉是九个,不是十个、八个。因为他们认为“九”是君主专制的象征,所以都用九。
再来一个纹样是吉祥纹样,吉祥纹样有三种:一个就是八吉祥,佛教的八吉祥;再来就是道教的八仙;还有就是八宝,儒家的八宝;第四个纹样就是八宝立水;第五个纹样就是彩云纹;那么再下来也有用谐音来表示的纹样,比如说“平”代表太平;“黻索”代表福气;第七种就是直接用汉字来表示的纹样,比如说双喜临门的“喜”或长寿的“寿”,我们刚刚讲的这七种是宫廷服饰里面常用的赋有象征意义的装饰纹样。这些装饰的纹样也因为朝代的不同一直在变。
  比如龙的造形,在清代早期时龙的头比较大,脖子比较高;后来头越来越小,越尖,龙的角、龙的鼻子、龙的嘴巴也会随着年代而不同。清代早期和中期的龙看起来比较健康;晚期的看起来觉得比较恐怖,很凶恶的感觉,好象健康不良的感觉,这是从康熙以后。
  我们从这些装饰纹样的演变就可以断定这个龙袍或者这个朝服是什么年代。
  清朝这些宫廷服饰到底在哪里做?清朝有一个御用的制造厂叫江宁织造局。这个江宁织造局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有三个厂,一个在杭州,一个在苏州,还有一个在南京。每个厂都有八百多台机器,员工有一千六百到一千九百人之多,三个加起来超过五千多人。这三个厂可以说是御用的纺织工厂,专门提供皇室各种各样的织品、刺绣,这里的工匠对这些东西是真正有研究的,如果他不知道什么是马蹄袖,什么是十二章,什么都不懂,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工匠文学造诣很深,因为他们谈得很多都是讲故事。为什么曹雪芹会有这么多关于服饰的描写,因为曹雪芹的太祖父以前就是江宁织造局的总监,他的祖先有三代在江宁织造局工作,难怪他对宫廷服饰非常了解。所以他写出来的东西是没话讲。有些装饰纹样我们会对照《红楼梦》,第十四回、第二十回里面都谈到装饰纹样的内涵;还有《儿女英雄传》有一小部分涉猎到,也顺便提起。
    那么我们现在借助一些幻灯片,大家一起来欣赏这个宫廷服饰。事实上宫廷服饰件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它的绣品,它的材质都没有话说,尤其是乾隆时代,它的经济、政治都是太平盛世,所以它的文化水准跟工艺的水准特别高。到乾隆时候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织绣工艺的颠峰,以后慢慢走下坡路,光绪以后慢慢就不行了,直到最近为止,都没有什么突破。所以清朝宫廷服饰从整个中国的服装发展来看,它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从来没有一个朝代有这么重大的突破。它把满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特色融入汉人的传统服饰里面去,所以它有一种很独特的风格。到今天所流行的旗袍,事实上就是满人(或叫旗人)的袍子,叫旗袍。不是从西方来的,是中国本来就有的。
所以多多了解自己本土的民族艺术,能把民族艺术好好地吸收,好好地研究,我相信对于服装设计或者从事其它工艺设计方面,应有所帮助,从这里可以得到不少的灵感与启示。尤其是在服饰界想要进军国际,服饰界必须创新,你完全写洋人的东西是不可能扬眉吐气地在国外,一定要和人家不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那么可以从自己的民族艺术里面吸取营养,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衣冠大国,衣冠的王国,但我们现在已经不是了。所以大家共同努力,我相信可以恢复这个声誉。我们先来欣赏欣赏这个宫廷服饰的美。
首先是清朝中期皇帝的龙袍。龙袍属于一种吉服,皇帝的衣服可以分成好几类,一类就是朝服、吉服、还有常服、行服、御服。那么龙袍是吉服一种,龙袍这个名称真正成为皇帝专用的袍子,是清朝才有,以前不叫龙袍。以前有宫服、礼服,虽然刺绣一些龙纹,但不算龙袍。因为龙上面的这些龙纹,在宫服时绣上四只金兽的龙纹,但是只是衣服,因为那时衣服跟裳并没有连起,所以只能讲龙衣。后来衣服跟裳连起来变成一种袍子,按照严格规定,请江宁织造局来做龙袍,是清朝的事情。那么我们看皇帝龙袍有几个必备的条件:一个是必须有九条龙,十二章。九条龙肩膀那里有两条龙;前面有三条龙,背后还有三条,总共有八条,还有一条在哪里?我们早晨已经讲过,还有一条并不是皇帝本人。皇帝很谦虚,他虽然是龙的化身,他并不认为自己是龙,他没有这样想,他把另外一条龙绣在内襟里面。所以不要在外面看到类似这种东西就大惊小怪,尤其是皇帝的龙袍,事实上在民间所陈列的,像上海希尔顿饭店,或者是台北,都不是龙袍,是蟒袍,因为龙是有五爪的,蟒是四爪,而且龙是有角的,两个角;蟒只有一个角,有时没有角。所以这种五爪的龙九条,只有皇帝、皇后还有皇太子才可以用九条龙。至于皇子,他也是龙种,他不可以用五爪的龙,他只能用四爪的九条蟒,这个是《大清会典》里严格的规定。所以我们从袍子上看,知道它是龙还是蟒,就知道是龙袍还是蟒袍,一般商店里卖的都是蟒袍,蟒袍大都是文官九品,七品、八品那就最多了。所以《大清会典》里面有规定皇帝、皇后、皇太子才可以穿龙袍。注意这个颜色,它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像这个颜色我们叫做明黄色,明黄色只有皇帝、皇后才可以用,皇太子能用的颜色是杏黄色,至于皇子只能用金黄色。因此皇帝的龙袍必须具备的条件除了颜色用明黄色,要有九条龙和十二章,十二章分布在龙的旁边跟云纹夹在一起。下面还有一个八宝平水,八宝有佛教的八宝,有时有道教的八宝,有时也有儒家的八宝。下面是平水,但是年代越晚立水会变成平水。十二章这个是“宗彝”,这个是“藻”,这个是“黻”,这个是大家看不见的,前后两边都有,是“日”,“月”这个有“星辰”这里还有“山”,共有十二章,每一章都有一个象征意义在里面,表示吉祥,或者珍贵。
  龙袍背面图案有“火”、“华虫”,有“山”、“彩云”,总共有十二章;还有“八宝”、“平水”,年代越晚平水所占面积越多,到光绪以后,平水所占面积大概是龙袍的三分之一,平水比较窄,没有那么宽,这表明时期比较早,是乾隆年代。所以我们从这些纹样,还有龙的造形,你看它的嘴巴开得很大,还是长方形,但是到晚期的时候,它的嘴形从方形变成圆形,而且牙齿都暴露出来了,看起来非常恐怖。从造形的纹样的演变,我们就可以断定它是什么样的一个朝代的东西。除此之外,皇帝的衣服按照《大清会典》的规定,必须是马蹄袖,也就是“箭袖”,因为它是马蹄形,这个因为满族是一个骑猎的民族,所以骑马的时候可以保护他的手背,不会冷,因为北方的冬天特别冷。
  龙袍在乾隆以后规定除吉服是明黄色外,常服可以穿绛色。所谓绛色在清朝是“福色”,就是“福气的颜色,因为它不是吉服,所以并没有绣上十二章,但还是皇帝穿的。那么我们要从哪里去判断它是皇帝穿的服装呢?因为它的袖子里面有皇帝的条码。这是刻丝,象这样一件刻丝的龙袍,通常要花二、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做出来。
  皇后穿的龙褂,也是吉服的一种。是石青缎,上面有八个团龙,这里有八宝,但没有立水,因为有一种有立水,有一种没有。
    龙袍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种是缎;一种是纱;还有一种刻丝。刻丝一天做八个小时,只能做两、三寸而已,所以一件衣服通常做两年、三年。
    大红色缎的小团龙的常服,是后妃穿的,左右都有一个如意图。
  慈禧太后很喜欢的一种颜色就是大红,或者是粉红。慈禧太后穿的旗袍装饰的纹样都是她喜欢的,有蝴蝶、兰花、水仙。光绪的时候领子是圆领,但到清末民初时候就有高领了。慈禧非常喜欢旗袍。今天大家非常喜欢穿的旗袍就是这样从满族一直流传下来,发展到今天的。
菊花、兰花、牡丹、蝴蝶,象征着富贵、吉祥、长寿。
有种桃红色的布料叫做吐鲁,是西藏做的一种布,西藏有两种重要的布料,一种是江宁织造局织的,清朝皇宫送给他们的,那种布是织锦;另一种是西藏自己做的通常叫做吐鲁。这个女人穿的,贵族穿的女袄,有八个团的人间故事的纹样,这种纹样从乾隆时期才开始有,很特别。这里面有白蛇传、西厢记的故事在里面,很多苏州庭院里面装饰纹样也用到这里面的纹样。
后妃所带的帽子(上有个)铤子。把翠鸟的羽毛贴在铜钉上叫顶翠,然后把这些顶翠钉在绾上,然后上面再用各种针织物,她们那时叫东织、还有红宝石、蓝宝石钉下来,针织、红宝,前面跟后面的花纹不一样,所以看起来非常豪华名贵。
  清朝到了末期非常流行顶翠。
  荷包。皇帝要奖赏他的部属的时候,经常给他荷包,有寿字纹荷包,上面还有八宝平水的平水。    
    那么服饰是人类社会生产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指标,它能够具体展现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从中国服装史的发展来看,清朝的宫廷服饰突破最大,也最有特色。因此我们可以说在乾隆时代的服饰的水准,不管在工艺、织绣方面的水准,都有很高格调的艺术价值。非常可惜以后就每况愈下,因为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忧外患,所以文化、艺术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打击,已经将近快要一百多年了,我们还没有办法重振过去的“丝绸王国”的声誉,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我们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清朝宫廷服饰的规定非常的严格,也非常繁缛,非常气派壮观,它具有一种特殊的宫廷工艺风格,很特殊,这种风格在别的朝代,别的民族里是看不到的,也可以说具体的反映宫廷服饰的一个民俗特征。那么我的报告到此为止,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互相研究讨论。谢谢各位!
  问:上午讲的民族服饰和下午讲的宫廷服饰做工都非常复杂,图案特别丰富。但是在当今社会,我们现代都市人生活中,特别喜欢在形体上体现个人形体感和简洁感,我想问陈老师,在我们这一代或将来下一代,这两种形式哪一种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所认同,所接受。
  答:你是不是说上午讲的民族服饰和下午讲的宫廷服饰对我们现代人来讲,哪一种比较能接受?
  问:我们现代人特别喜欢那种简洁美观能够体现人体自身的形体美,而宫廷服饰和民族服饰做工特别复杂,图案丰富,但不重视个人的形体美,我想问一下;这两种形式,哪一种能够为我们所接受?
  答:我觉得这主要问题在构造。中国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和清朝的宫廷服饰从来不讲究人体工学,没有所谓的“人体工学”。“人体工学”在西方,就象闻名先进的法国跟意大利,他们研究人体工学,人的骨骼,人的动态,研究出来成为一专门的学问。所以我们穿了西方大设计家所设计衣服,觉得舒服。为什么呢?因为它符合人体工学,不管是坐着,是走路,很舒适,西装也是一样。乾隆、光绪那个时候怎么可能懂“人体工学”,但他们很懂得怎么样来增加美观,他们花几年时间来制做这种东西,来满足他们奢侈的需要。那么少数民族也是一样,他们更不懂所谓的“人体工学”。他们节庆日所穿的节日盛装,也是要搞得很复杂、很繁缛。我们现在所主张的简洁主义,就是越简单越好,少就是多,简单就是美。那么现在东西贵了,现在叫人来做这个怎么算?目前苏州刺绣研究所,可以做故宫乾隆的龙袍,一件卖四十万人民币,有必要穿着,好看吗?四十万可以买多少名牌西装,而且穿起来很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这样你可以了解了?好,可以!
  问:陈老师你好!听了你的演讲,我感触非常深,这里我代表大家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谢!接下来我有两个问题:作为我们自身,如何发展中国的服装事业;我们以后的时装事业该怎么走去?而且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二十一世纪的服装工作者,该如何看待这个机遇?第二个问题就是因为现代服饰的美学在现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我们如何将传统的服饰美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心理?请您就以上两个问题阐述一下您的看法?谢谢!
  答:好!我们可以这么说,这几十年来甚至这一百多年来,我们在服装设计服饰学方面的研究,事实上做得不够。因为我发现欧美大学内部学服装设计课的或者织品系的,他们对染织这方面的概念,还有西方的服装史,甚至我们东方服装史,像日本,沈从文的《中国服装史》他们都翻译;韩国也是研究得非常好。因为我以前跟他们有接触,看他们用功令人感动。但我发现我们本国的人不晓得珍惜,虽然这一、二十年来也有一些学者在很努力地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以前周恩来总理到国外去,很多国外的总理、首相、总统经常在开会以后带他去博物馆里参观,有服饰的部分,而且服饰占很大、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衣食住行,“衣”摆在第一吗。他发现中国是衣冠的王国,怎么没有服饰博物馆,也没有研究的样子?所以他回来开始下令去做服装方面研究。所以我们有中国历代服装史,很多的书,陆陆续续地出来,沈从文大师写了一本,根据考古学来写的书很好。但是我觉得这是个服装史,服装的裁剪,服装的设计、服装的美学、服装的心理学,服装的文化分类学,这些范围都很广,都要有人来研究,把这个学术水准提高以后,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不要盲目学西方的东西,模仿得不大一样没有用,因为西方人看我们所设计的东西或看我们的艺术品,他看你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如果他认为这种衣服好象在哪看过,他认为你是在抄袭,根本就不理睬。你跟人家玩一样的东西,没有意思。那么怎么能跟人家不一样,这就要求有独特的风格,你要有原创性,原创性从哪里来?先从自己本国民族的服饰艺术去研究,你真正了解你才能够吸收。像毕加索,他的画,是从非洲收集艺术,收集面具,他从那里得到灵感,他很奇怪,我们文明人看东西跟非洲人不一样。非洲人看东西,比如我现在看你,不是画你戴着个眼镜。非洲人画你的时候,他也想到你背后的头发是怎么样,他都看得见,想得到。所以他把看不见的背后那一面也画出来。所以有时你看毕加索的画有三个眼睛、两个鼻子,就是他把他所知道的画出来,并不是把所看到的画出来,所以他就变成立体派了,立体派换句话说是欧洲的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一个融合体,这是一个创新,很多艺术都是这样。
    服装设计也是一样。我发现最近十年来为什么欧洲有一个中国热,因为在国外当服装设计师很累,一年四季要经常变换不同的,而且竞争那么厉害,他哪里得灵感啊!西方的资源他们认为用得差不多没有了,他们对中国、对东方的东西知道得有限,而且有神秘感。所以尤其是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一些资讯慢慢地进去,那么他们也到中国来,吸收这些东西。所以你们有没有感到最近一些法国、意大利的名牌有许多刺绣,事实上是从宫廷服饰里面得到灵感,那么有些现代的服装设计它的形制都受到这些影响,所以我认为在中国要发展服装设计的话,应该立足中国,多多吸收民族固有的文化艺术的养份,你没有真正去了解,你没有办法吸收,那变成抄袭,不能说我把十二章的图拿来,放进去就行了。不行的,总要改变。怎么样改变,怎么样融合,然后也要配以现代的人体工学,现代人的消费心理也要了解,这样才有可能在服装世界更加成功。因为对美的追求是人类与生俱有的固有的本能,那么我们的祖先已经开拓出那么好的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出来,对美的视觉的开拓,已经做了很大的贡献,现在就看我们怎么表现了。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在未来的十至二十年,我们一定可以恢复到过去的衣装王国的这种声誉。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意见!谢谢!
    问:陈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今天讲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和宫廷服饰,我认为最精髓的部分是图案,而且图案比较复杂,而现代人崇尚的是简单,而且是方便的一些东西。我们在服装设计时候,怎样处理这一对矛盾?怎么使它能结合在一起,将古代图案融入到现代服饰中?
   答:你说把过去传统的服饰图样跟现代的装饰图样做一个比较?
    过去的服饰装饰纹样很复杂,不论是宫廷服饰还是少数民族服饰,这跟服装史或者美术史的发展也有关系。以前巴洛克的艺术也是很豪华、很复杂,复杂有复杂的美,简单有简单的美,可是又简单又美这是很困难的事。这就要你有很高深的修养,又不断地实践你才有可能做出又简单又好的东西。因为现代装饰的趋势跟绘画一样,都是少就是多,简单就是美,朝这个方面发展。因为一方面工钱金贵,但是要简单就要对这个布料、面料特别讲究,面料本身有丰富的变化,那形制简单也会觉得耐看。如果款式很简单,面料又是普通的乱七八糟的棉布或者什么,那看起来不可能会有美感。所以要简单,款式要简单,这可以借用过去的服饰款式,那么图案也可以简化,也可以把具体图案简化成抽象的,也可以,就象文字一样,我们也把繁体字变成简体字,只要好看就可以。这就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所以我想学习服装内容也要学一些设计专业,可能素描,美术也要懂一点,比较好。要综合各方面知识,能够吸收最好。据我所了解日本的服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是学美术的,毕业画了几年后,觉得做画家这条路很难走,因为日本画家有几十万。但他对服装有兴趣,结果就改行,走入服装这条路去,因为他本身艺术修养不错,那么从美术转行到服装设计并不是很难。如果你要从服装设计转到绘画,可能比较难,但纯粹的艺术创作转到服装设计比较驾轻就熟。经过一段时间磨练,他(三宅一生)到法国去进修,结果变成二十世纪最有革命性的服装设计师,这个是一个例子。他把日本过去传统的服饰引用进去,在材质上他用柞布,这种布料比较少见,是他开发出来的。
问:陈老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从上午到现在,您讲咱们民族的服饰文化,有很多东西要濒临灭亡或者没有了。我想问这种类型的东西,据您所知,包括刺绣或其它东西,您感觉咱们国家民族文化,尤其是服饰艺术哪些亟待保护的,哪些比较重要,对服装设计者来讲,请您具体讲一讲,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谢谢!
答:值得保存的,不管哪一个少数民族或者清朝的宫廷服饰,市面上已经看不到了,因为好的,我刚才已讲过被八国联军、还有不爱国的军阀、太监都偷偷地卖出去了。所以在大陆内部,甚至收藏家也不多。所以要保存这些东西只有到国外去收集,有时拍卖市场偶而会出现一、两件,但最近二、三年都没有好东西,因为大家舍不得卖,因为这种东西经过几百年已经没有了,已经找不到了。要收藏的话,越稀有,它的刺绣的技法容易失传,必须考虑到它的优先保存的项目,尤其是有些地区做的衣服特别容易坏,那些东西应列为优先保护的次序。我觉得日本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不论是自己国家还是国外的服饰,都大量收购,大量在保存,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觉得可以不分哪一族,不管是苗族、侗族或者是满族的,只要是好的,它的技法容易失传的,我们必须优先保存,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看法。至于服饰界努力的方向,除了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研究以外,有关的政府部门,也应有个文化政策,要来保存国家重要的民族服饰。有这样一个政策,然后加强在学术上的研究,只能从这样的一条路来走才是办法。这是我的看法。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