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生活的儒学
关于儒学的几个问题
《论语》与儒家人生智慧
漫谈国学
《易经》卦象新解
中国古代藏书文化漫谈
汉代社会的读书生活
北宋政争与《资治通鉴》
新修《清史•艺文志》的现状及未来
《王国维全集》新编与王氏学术研究
四个交通:浅谈古典诗词的解读
清代书法综述
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解读
刘熙载《艺概•书概》研究
一枝最美丽的古代花朵—中国古琴艺术漫谈
一轮明月——弘一大师思想解读
永恒的傅雷精神
两启轩国学十论
跋明黄君 刻本《水浒牌》
关于《四库提要分纂稿》
方逢时生年考
三星朗朗耀陵阳
文徵明书风分期特点及成因
大连图书馆满铁文书解题
《日下旧闻考》版本辨误
您的位置:首页大图出版物
《易经》卦象新解
作者:张 涛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与各位在《易经》卦象方面进行交流。我想对这次讲座进行这样一个安排:首先想讲一下《易经》的基本知识,也就是它成书的过程;第二个就是《周易》卦象的基本知识;第三个就是谈谈卦传里八卦是什么;第四个是大象传里六十四卦卦象;第五个谈一下《周易》卦象的一种展望。

谈起《易经》,大家很自然地会想到算卦,这没有问题。《易经》早期出现时它的功能就是预测的功能,除了占卜之处还有观风水的功能。最近日本和韩国都准备申请风水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国家的有关部门学者也在研究风水申遗的问题,当然这个还需要时间。《易经》在这两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仅仅认为《易经》是算卦的书、是看风水的资料,那是不可以的。因为从孔子起就将《易经》看成大智慧的书了。《易经》的根本价值在哪儿?就在于它的大智慧。它的大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这个根源不是用现在的语言所能表达的。用《周易》里面的原义,就是和谐。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和谐,它的来源就是《易经》。当然我们再回到简单的问题,《易经》和《周易》是怎么回事?《易经》的概念我们知道,是在汉代独尊儒术之后,《周易》这本书被奉为“六经之首”,《周易》这本书就被称为《易经》了。当然这是个广义的概念。《易经》和《周易》的说法是可以互换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周易》分为六十四卦,这是狭义的理解,就是不包括相传为孔子所作的部分,因此《易》又分为狭义的《易经》和《易传》,所以《易经》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成书年代的问题。成书年代从伏羲八卦开始,伏羲画八卦距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我们知道在甘肃天水有个羲皇故里,因为伏羲为三皇之首。当然对此也有争论,有河南淮阳说,有河北兴乐说,山东与河南交界之处都有伏羲的遗迹,有伏羲文化的遗存。对这个问题,还处于学术交流与探讨的阶段。我们国家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尤其对中国远古时期的文化,也是做了很多的投入。现在有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重要的学术工程,它实际上是三皇五帝时的历史研究。我们一直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但是国外的人不承认。从西周开始,自公元前841年有准确纪年记载的时候算起,以前没有准确的纪年,所以他们不承认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就要对中华文明的源头、来龙去脉做一个细致的研究,应该说对了解伏羲八卦也会有帮助。当然我还是认为应该以学术探讨的态度来解决个问题,而不是由什么权威人士来定。这都在进行探讨。

八卦是乾坤。这个八卦最初是三爻,如“≡”这是乾卦。如果是六十四卦,那我们再加上一个“≡”。《周易》强调由下自上,由最初到发展,所以你画卦的时候都要从下向上画。到了大约3000年以前,就是周文王当时被商纣王囚于?里,即现在的河南安阳,周文王在此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八卦只是一个基本的象征性的东西。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但是这只是对自然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象征性东西,它并不具有预测的功能。只有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之后,才具有了预测吉凶的功能,六十四卦通过卦象的搭配来预测吉凶。周文王在囚禁时完成了推演,有人说这是监狱文化,我们知道好多传世之作也都是在监狱中完成的。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爻辞为初九。为什么说是初九呢?《周易》是讲阴阳的。《庄子》里有句话说“易傍阴阳”,通过“—”、“--”两种符号来表示阴阳。阳用九表示,阴用六表示。《周易》的变化是由最初的简单向高级、复杂的发展。《易经》中的乾卦“≡”的最下面一画叫“初九”,再上叫“九二”、“九三”,最上叫“九五”、“九六”或“上九”。“初九”是“潜龙勿用”,指沉在水下的龙,还没有发展成熟,尚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九二”是“见龙在田”,指龙从水中出来了。到了“九四”的时候,“潜龙在渊”,“九五”是“飞龙在天”。这是卦爻的结构,还有是卦象的问题。我们知道阳爻居阳位,阳爻是九和五配,阴爻是六和二、四配,叫阴爻居阴位。卦象上分“上卦”和“下卦”或“内卦”、“外卦”。居上卦之中的叫“九五”。“九五”之尊,皇帝用“九五之尊”代表,在一些地方也有体现。天安门整个的格局就是面宽九间,进深五间。还有北京的颐和园十七孔桥,它也是“九五之尊”的格局,五居中,中间一孔代表五,从两边算起各八个,中间代表五的孔两边共用,这样就不是十八孔而是十七孔了。现在我们也还用“九五之尊”,比如祭祀黄帝时,如陕西黄陵县、河南的新郑,都是国家级祭祀黄帝时用。历代都祭祀,我们现在也祭祀。一是黄帝是三皇五帝之一,二是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出席,代表国家的祭典,就要体现“九五之尊”。要怎样体现?祭典的日期要定,如黄帝的诞辰日,当然也有很多说法,定在这一天也根据天象。时辰要体现“九五”,定在九点五十分开始,象征“九五之尊”。当然,我有自己的观点。我们“九五之尊”也分不同区域,就天下而言,皇帝代表“九五之尊”。对一个家庭而言,一家之主也是“九五之尊”。等下面我会讲为什么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群要体现不同的“九五”。

这是周文王所做的事,把八卦变为六十四卦。通过相互配合体现吉凶。现在算卦比较简单一些,如果按以前人的做法,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得一卦,再翻看卦书看卜辞,这是朱熹的方法。当然这并不是最早古人占卜的方式。古人占卜更是复杂得多,一般是用蓍草来占卜,类似现在用筷子、牙签也可以代替,不断地数。现在大多用几个铜钱来做,用阴阳来判断。这叫起卦,然后看卦象,也有爻象。我们今天主要讲卦象,通过卦象来解释《周易》的大智慧。

后来,距今二千五百年前,到了孔子时,孔子作了《易传》。但现在有人争论说不是孔子所作,不过都承认,这里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反映了儒家的经典。这虽然不准确,但是历代都把它作为儒家的经典。孔子“五十而学易”,说他到了五十岁才学易,所以孔子感觉时间紧迫。六经在孔子的教学体系里有不同时段的。孔子五十岁“知天命”时学《易》。因为《易》是沟通天人的书,所以现在的学术研究,忽略了自然史,如天时、地利的变化,只考虑人的历史。而《周易》是真正地考虑天、地、人,究天人之际,反映天人的关系,所以孔子将这种用于占卜的书转化为讲哲理的书。因此有人问,《周易》到底是讲思想哲理的书还是算卦的书呢?我认为都是正确的。它既有宗教巫术的东西,又有人文理性的东西。而且《易经》是代代研究,历代易学,皆有不同。到了孔子时发展为《易传》,从人文理性方面研究,这有非常大的贡献。孔子本身也是变化的,他没学《周易》前,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对孔子来说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他想把他的思想主张贯彻到政治实践中,但鲁国的国君不用,所以孔子才周游列国,最后才找到自己的归宿,当了老师,才成功。孔子是很有个性的,他周游列国受了好多委屈,吃了好多苦,也很狼狈,不是被人围攻,就是被人追赶。孔子对《易》开始理解,真正认识是从五十岁时开始。真正的孔子是很人性化的、多元的、性格很丰富的孔子。孔子也是经过磨难之后对《周易》才有深切的认识。现在很多年青人说,我现在不学《易》,等五十岁才学,我说你现在把《易》看看,你的成功可能来得更早、更大。这是教人向善、使人成功的书。等孔子将《易》发展成哲理的书之后,《易》就基本定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就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定型的。它的成书史是非常漫长的,它完整地流传到现在有二千五百年,但它的成书史有六七千年,所以我为什么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在《周易》,它本身的成书历史就很长。有人把《孙子兵法》《论语》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我认为值得商榷,孔子就是看了《易》之后才把《论语》的哲理性的东西反映出来的。老子的《道德经》也是在学《易》之后,才把它贯彻到他的学说中去。老子、孔子都是学《易》之后,实现了思想的升华、学说的发展,他们的学说也影响了后来的易学,后来的易学有偏道偏儒的。所以《周易》是一部有综合智慧的、代表中国文化的书。有人说《孙子兵法》也很厉害,但是它并不是代表中国文化主流的东西,因为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现在连日本人都在学《孙子兵法》,我觉得未必是好现象。《周易》这部书最能代表中国的思想性格,精神面貌。如果在中国文化中只找一部经典作为我们的精神法宝,那就要找《周易》。所以好多朋友开玩笑说,如果你在战场上、商战上、竞技上,你拿着《孙子兵法》,你顶多能拿亚军。如果你想拿冠军,那你就得学《易经》。因为它确实是《孙子兵法》《论语》《老子》《庄子》这些经典的融合,它是总干,是源头,其他是分支。如果你只抓分支,就会出现偏颇。所以说中国的智慧在《周易》,《周易》的智慧在和谐。

《周易》有好多功能,比如算卦。当个人遇到很难把握的情况时,想要算一算,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但如果你天天算,早上出门也算,遇见小事也算。我说你一点信心都没有,就不要算了。也有人说算卦概率多低呀,要我说,能达到51%就成功。《周易》有句话叫“见机而作”,它和“与时偕行”相似。什么叫“见机而作”,就是苗头、势头,就是达到51%时你敢做决断。有人说不行,你一定要断到八九不离十。那还用你成功么?成功人士多得是,你弄成八九不离十,再做决断时就失败了。所以好多成功人士,在看到苗头时,敢于下决心做这事,这叫“见机而作”,就是与时偕行,也叫与时俱进。时代发展了,51%可能就准确,你非要等到90%,对不起,没那么多好事。如果大家都那么容易成功的话,我们就不谈它是智慧的力量了。所以《易经》是智慧之书,智慧之学,体现出它的价值。《易经》的价值就是和谐的理念。通过和谐,通过创新来达到人生的目标,人生的理想境界。特别强调六十四卦,周文王用它来使自己走出监狱,后来他死后,他的儿子周武王伐纣,打败了商朝,奠定了八百年的基业。这是中国最长的朝代,明朝、清朝只有二百多年。只有周文王的周家天下是八百年。有人说春秋战国,其实那都不是,大家不要以为春秋战国就不是周家天下,名义上还是周家的天下。

《周易》的卦象要把握住它的变化。《周易》不是死板的,比如算卦,算的准不准,历史上没有完全按照卦来算的,还要分析它的形势、其他的环境。《易经》里有两种方向,“精英易学”和“民间易学”是不同的。精英易学在历史上是占有主导地位的,皇帝都在学。所以我现在的学生在做一个课题叫“历代帝王与《易经》”,发现了成功的帝王都和《易经》有关系,有些还写过《周易》方面的文章。《易经》总是伴随着成功人士来发展。这里有靠他的知识积累不能够去判断的时候,就按照《周易》算卦的办。《易经》里谈的吉凶都是变化的,它是大的网络系统,都是综合的,没有一卦绝对的好,也没有一卦绝对的不好。六十四卦也是这样,就是追求创新和谐的同时保持一种忧患意识,保持一种低调。有人说中国的影视剧喜欢大团圆,喜欢高大全,这和中国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周易》最能体现中国的文化。乾卦体现自强不息开始,到最后一卦是“未济”,它是不太好的一卦,最好的一卦是倒数第二卦“既济”,当然最好也是相对而言,《周易》不讲“最”讲“更”。“未济”是没有成功,“既济”是已经成功了。我们再看卦象:“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下离为火,上坎为水”,卦象先从下面看,下面是离卦,代表火,坎代表水,离中虚,坎中满。水火不相容,但你要看它的趋势。水在火上面,这是阴阳的交汇,水势是向下走,但火势是向上行的。所以水不能总在上面,它要向下,火不能总在下,它要向上。这是阴阳交汇,和谐。这个和谐首先是阴阳的和谐。外国人对阴阳这两字不太理解,怎么都翻译不出来。这个卦阳爻在阳位,一、三、五、七、九。阴位是二、四、六、八、十,是阴数。咱们讲象的时候要带一些数,因为象和数是在一起的,叫象数,理论叫“象数理占”。象指卦象,数是天数、地数。天数是从一至五,地数是从六至九。还有水的数字如一和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再说这个“既济”六个卦象,是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非常和谐,各居其位。这个卦爻的结构叫“中正”。就是蒋介石的蒋中正。介石这两个字也是来源于周易。蒋介石是对自己的追求变得太高,越是中正越没有中正,很难做到中正。古代建筑除了皇宫有正南、正北、正东、正西门之外,一般人家都是东南门、西南门,做不到正南。所以中正是一种理想。对这卦的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期维持,只能说一步达到。

“未济”正好相反,水在下,火在上。这叫“阴阳不交”,所以遵守的是阴阳交合的规则。这里有人生夹在里面了。人生是什么?人生就是遗憾,没有任何人不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他有好多事没做完。人生就是“未济”。虽然有成功,但是还是有好多不理想的地方。有人把这比喻成装修,每一次装修设计的很好,但是真正装修完之后,还有好多遗憾。所以还是要有一种忧患意识。

我们都知道成语“否极泰来”。泰卦和否卦,泰卦下面是乾,上面是坤,天地交泰;否卦与之相反,下面是坤卦,上面是乾卦。大家都知道“泰”好,“否”不好。有人说天上地下不是很好么,与自然相符。但是《周易》强调变,它是天地不交,所以是“否”。泰卦是天地交,天在下,地在上。地的走势是向下的,天的趋势是向上的。所以这是天地交,才是泰卦。男女也是一样,故宫里有“交泰殿”,一般用“龙凤”比喻皇帝和皇后,龙在上,凤在下。但是在这里恰恰是凤在上,龙在下。有人不懂就说是慈禧太后当政时一定要把凤放在上面,把皇帝压在下面。其实这就是一个泰卦,决不是慈禧太后搞的。卦象的变化要把握阴阳的变化。“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易传》的话。算卦是预测吉凶,但重要的是改变吉凶。泰卦是很好,但是大象传里“居安思危”。这句成语也是《周易》的话。大家都喜欢用龙来代表中国文化,在这里乾卦是个典型。乾卦六爻,飞龙在天,上九是“亢龙有悔”。现在给公司起名、个人起名、给楼盘起名等都喜欢用《周易》里的词,最近发现叫“龙”的太多了,然后注册不上,又想用《周易》里的词,有的突发奇想用亢龙。他可能查的是古汉语词典,亢龙是高亢的龙,但是他不知道在《易经》里还有特殊的说法。亢龙有悔,到这儿就是要走下坡路了。名字也不是看见龙都好,你得回到《周易》的文中去看,到原义中去看。亢龙是最高点的,已经没有退路了,盛极而衰。所以要正确地用《易经》,理解《易经》。现在盛世情结很好,但你在表达这种盛世的情怀时一定要注意。别人说我们盛世,但一定要警觉,要低调。好多人说盛世,其实是后人对前人的评价。这就是卦象里面,它不断地变化。《象传》里的话有“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如果孔子是自强不息,老子就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从卦象上看刚健有为,梁启超先生就把这句话当作清华大学的校训。如果只提自强不息也会有问题,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孔子就是这样,他是积极进取。厚德载物是代表地,像大地母亲一样,要有承受能力,要有挫折意识,有着失败的准备。现在的高校,每年都有学生自杀,他们就是只把成功作为他们的目标,没有人对他们说你除了自强不息还要厚德载物,也许你努力了也可能不成功,也会遇到问题。如果这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就不会发生自杀的事了。我们是不能随便说的,古人的智慧经过严格的多年的实践,是有传承价值的。我们要强调大智慧。所以不仅要强调自强不息,还要加上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是代表地,像大地母亲一样,承受儿女的一切。当然,现在大地受到污染了,也没办法,只能默默流泪。

再说卦,它本身是有规律性的,不是随便安排的,每一卦和另外一卦都有内在的联系。唐代总结的是“两两相耦,非覆即变”。这些卦象除了八卦,是阴阳互变之外,其余五十六卦全是“两两相耦”。就如“既济”和“未济”。覆是倒过来的意思。“既济”每一爻倒过来,在下面就成了“未济”。变是将阳爻变化为阴爻。这六十四卦是有规则的,体现了周期性的规律。是逐渐地由小至大、从无影响到有影响这样的变化。易是“变”的意思,易有三义,一是变,还有不易,就是不变;该变的变,不该变的坚决不能变,我们变的是我们的行为方式,但我们不变的是我们定下的目标,根本性的原则。还有简易,这个词也是从《周易》中来的,易简之谓道,越简单越好,这里具有辩证的思想。就像毛泽东所说的,天下大乱必有天下大治。我们在算卦的过程中,还要把握两个问题。比如得到了一个泰卦,但是还涉及到变的问题,很可能就变成否卦了。所以《易经》的原理是建立在变化上,不是变得越来越繁琐而是简易之道。

古代的革新变化都和《周易》有关系。像王安石、范仲淹、张居正等都是学了《周易》改革的,都是把《周易》作为出发点,但是要把握简易之道,不是大的变动。我们讲历史文献中谈到日记、诗词、笔记等大家比较喜欢,因为能看到一个人的生活的一面。

老子还是很适中的,孔子是积极进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周游列国了,《孙子兵法》谋略太多,有些厚黑。老子说“上善若水”,说水不争。水是坎卦,两边是阴爻,中间是阳爻。你看它是阴爻多,但它是阳卦,水看似柔弱,但是它有阳性,所以滴水穿石。孔子也很喜欢水,他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孙子还有“哀兵必胜”,这是计谋。当年袁世凯用这招,当时朝廷上有人弹劾他,他就装病,回老家养病。人的锋芒会招来嫉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是很优秀的人物,在还没有发展到很强的时候,会招来别人整治。要么像《象传》中说的“独立不惧”,有的是躲过锋芒。“上善若水”是不争,且有助于人。所以卦象要变动地来看。比如有人说坎卦不好,但是他不知道还有个“上善若水”。我们现在很重视传统,但要正确认识我们的传统,如《周易》要和阴阳五行相结合。《易经》本来没有五行,但在流传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五行。五行原来是《尚书》里面的。阴阳合谐、五行皆备是命理的东西。古人总结成功的五大项:“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是古人的总结。但是古人很相信命理,命是指人出生特定的时间、空间,还有就是特定的DNA,祖先的基因。学者们常说的“古之圣贤,所思所欲相去不远”。孔子讲和谐和伏羲讲的和谐是一样的,多少年没有多少变化,但是肯定有积淀。运是指机遇,运势。如有些人遇上乱世,成为英雄,而在太平盛世里顶多是一个大臣。所以回到《周易》里,《周易》中乾卦里“九二”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好多人解释都不一样,“见”读“现”,但也有人认为是看见的意思。将“见”解释为“现”时表示是乱世,如战争年代。太平时,会解释为“看见”的意思,特定的运势造成的。“风水”是比较复杂的,现在考虑申遗的事情,但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不多说,也和《易》有关,是建筑方面的问题,但成份比较复杂,有争议。“积阴德”指慈善事业。“多读书”并不是排最后,这里没有排序的意思,读书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易经》几千年了,到现在还有价值。

命和运都很重要。我看过许多报纸,包括国外的,俄罗斯的报纸上说给孩子取名非常重要,给孩子取好的名字有利孩子的健康,不好的名字不利健康。英国的报纸说根据复姓,如果符合简易之道的话就会容易成功。命名是很重要的,古人常说改名转运。汉代时刘邦的后代连姓都改了,当时天下混乱,他就再授命,改姓陈圣刘,是太平皇帝汉哀帝。它最终追求的是和谐。我们不能绝对化,《易经》就是讲变化,好多人把它绝对化了。比如讲风水,把罗盘一放,就说所有的东西都在这儿了,包括心灵的东西,我们还要考虑周边的东西。如果你运气好,别人比你的运气还好。《周易》是很重要,如果两个人各方面都很相似,谁如果学会运用《周易》,谁就会成功。我们要把握住《周易》的变化,它最终追求的是和谐。宋代张载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他是研究《周易》的大哲学家。他曾经用寓言来表达《易经》的和谐,他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周易》体现中华民族的根本就是和谐,另外就是创新。如果你想达到和谐要有创新还要有必要的斗争。其实中华民族的思想体系都能反映出来。易学确实是一个大智慧而非小伎俩,小的伎俩也要有,但是还是要有大智慧。从孔子到荀子都提到一句话:“善为易者不占。”到了高境界的人,把《易》搞好的人是不用占筮的。有大智慧就够了,就是我们说的跳出卦象看卦象,才能真正搞明白卦象。《周易》不仅是算命、算卦,还有创新,有大智慧。

今后《易经》的研究有这么几个方面。对卦象的研究的重视,以前谈哲理较多,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但却不知道卦象是什么,属于单纯的看《易》。《易经》里是两套理论,一套是算卦的理论,另外一套是讲哲理。如果你看单独是讲哲理的,与象没关系,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如果认为单独就是算卦的,与义理无关也是不对的,哲理要通过卦象来体现。有人说要把《周易》踢开,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十三经注疏》,这是王弼的本子。如果想用《易》算卦,你翻王弼的本子是看不明白的。有好多学者他是不谈算卦的,如果你用他们的书,你来看也是算不明白的,因为他讲象数讲得太过了,什么都讲详细了就走向繁琐,就支离破碎了。如果真想算卦可以看《周易集解》,主要是唐代人编的讲汉代的象数的。历史上有象数派和义理派之争,这从编《四库全书》时就开始的。象数派更多地关注天象、占算方面的研究,义理派就是研究《易》中的哲理方面。历史上真正成功的易学家没有一个是单独的义理派或单独的象数派,他们是互通的。我们都要坚持象数义理并重,吸收两派所长,现在到了综合创新的时代。我们知道刚刚故去的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展望,他说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是到了综合创新的时代,对前人的东西要总结,还要有自己的新意。所以说《周易》是既传统又时尚。为什么?因为它在历朝历代都有人在关注、在研究,现在我们可以搬到银幕上去做,所以是又传统又时尚。《周易》又是既古老又长新,它是非常古老的,但又有新意。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知道莱布尼斯发明了计算机的二进位制,实际他是看了《易经》以后发明的。韩国更不用说了,前一阵刚出了一本书《韩文的创制与易学》,意思是韩文是依据《易经》的原理而创造的。

再说到《易经》,以前我们太重视义理,现在应该把象数和义理结合起来,对成功有帮助。我们不能忽略象数,因为没有象数就没有《易》,或者没有象数就没有义理。所以起名时要看看象,要么在五行中搭配。一代表水,二代表火、三代表木,四代表金、五代表土,皇帝认为自己是土,因为是中心。五行、五色、五方、五常都是相配的。在卦象里也是这样的。我们还要把中国传统中的五行与卦象相结合。

要把当代中国学说与古代中国学说的发展结合起来。当代中国是古代中国自然发展的延续,就像我刚才说的古今圣贤一样,再过几千年还是这样。易学在民间影响比较大,算卦、风水等。但在这些过程中怎么和《易经》相结合,要注意《易经》中大的方面,不要只抓小的皮毛、小技能。因为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一的综合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普遍人性。另外,对卦象的研究,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易学的大智慧,还要跳出《易经》看易经,跳出卦象看卦象,来把握人的吉凶祸福,大家才能得到好的境界。这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一样,如白云书院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从小抓这方面的教育,使大家成为成功人士,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值得肯定。也感谢白云书院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

我的讲座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张涛,北京师范大学易学文化中心主任,教授。本文根据2007714日在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演讲整理而成。)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