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追寻中华文明的起源
在非洲看历史文化
中国移民的过去与未来
用破一生心——从人性角度解读曾国藩
流人与吴兆骞──以《张居正大传》为例
佛教与中国文学
中国传统诗的创作与欣赏
《杨家将》故事的演变
从《围城》到《破围》——谈钱锺书的古今中外文化修养
解读二十世纪文化的科学底蕴
中国科学的传统与未来
天文与传统文化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书法的创作思潮
书法在新加坡
吟边紊语
罗振玉在近代书法史上的地位
经学的扬弃:王国维与中国现代学术
陶希圣及其中国史观
陈寅恪致桥川时雄书笺证稿
清朝关于海防建设的两次讨论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新考
《混唐后传》成书晚于《隋唐演义》论
明钞本《书画萃苑》略考
《清真释疑》版本考
《优语录》与《优语集》之比勘
敦煌本《肇论》校录
《文徵明集》校补
十载春风忆鲠翁
哲人千古传圭璋——忆于师植元先生
悼于师植元先生
您的位置:首页大图出版物
十载春风忆鲠翁
作者:萧文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
天不慭遗一老 我其痛丧导师
一昨在书店购得湖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历代书法精品观止•篆书卷》,因为其中收录了罗振玉先生两副大小篆法书。归来细阅,发现雷志雄、魏开功两先生的说明文章,见识卓荦,远拔时流,雷氏以为罗的书法“以精严端庄、古朴典雅的独特气格,夸傲古今”,“篆书实为堪与艺术家型的吴昌硕比肩的大师”,他“追寻的是体现儒家修身养性的规范和内愉的精神世界”,魏氏认为罗“在甲骨文金文方面的书法成就,皆可睥睨侪辈,且有为前贤所不及处”,“堪称近世甲骨文书法之第一人”。读罢当然兴奋,但更深的感触却是哀伤和遗憾。可惜鲠翁刚刚走了,不及见了。鲠翁就是罗振玉先生最钟爱的长孙罗继祖先生,五月二十八日二十一时二十五分,以九十高寿,安详地为鲠直博学的一生画上完美的句号。这样公允而中肯的评价他最敬爱的祖父书法的话,是他长期积郁在胸的,谁知有识者几年前就已经代他说出来了。我要是早些发现这本书,早些拿给他看看,不知他会多高兴啊。
罗继祖先生令人怀念,当然不止是因为他家学渊源,是我国著名的文史学者,专擅中国中古史和古典文献学,精六法八法,更因为他继承了自孔孟以降,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和直道而行的品德。文立比他整整晚生五十年,因为读了他的《枫窗脞语》,心仪其人,冒昧写信求教,蒙老人不弃,复信欢迎我去谈谈,此后遂谬承奖掖,以为小子可造,得追陪杖履十载,虽未正式拜门,但是从心里尊他为导师,老先生也颇另眼看待。十年来,几乎每周都要趋前请益,更多的是陪老人说说话,一点一滴,春风夏雨,今日追思,已成隔世,不禁悲从中来。
春风风我 夏雨雨我
每次登门,老先生都是不等我落座,便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叠稿纸,那是他最近的杂文,一一指示给我看,看完了,照例拿起笔,用那苍劲俊逸的笔迹问我(老人久已失聪,与人只能笔谈),你认为怎么样?遇到得意之作,往往不等我回答,便自己回答道,这是我的精品,这话别人没说过,等等。老人的天真和率直,使我感到非常亲切。遇到还不完全满意的文章,他也会说,这篇不好,这篇没想好。和对自己文章满意居多的评价相反,老人对他的书法,往往是自己摇头,不满意的时候居多。有时我的回答,老人以为还中肯綮,便会很满意地含笑点头,写出些夸奖的话来。品评完自己的近作,老人会拿起书桌上的剪报贴本,一一翻给我看,一边评论着。此时,老人往往叹息生气,有时简直就是愤怒。老人年迈体衰,早已墐户不出,剪报是他窥见外部世界的最主要的窗口,他从中得到写文章的材料,他曾经多次告诉我,他是把剪报当作历史素材看的。
老学庵里 小炷留灯
老人异常勤奋。发愤忘食,学而不厌,未见好学如丘者矣,孔子这几句话,用在他身上,再贴切不过。我每次拜谒,他老人家一定端坐在书桌前,或看书,或写作,除了有数的几次因病,我从未见过他在干别的事情。这十年因此是他一生治学处世的经验的总结期,他出版了大大小小近十本著作。细细数起来,有六十年治史的结晶品《枫窗三录》、《两启轩笔麈》,有回忆祖父和自己经历的《蜉寄留痕》(包括《庭闻忆略》、《涉世琐记》)、《鲁诗堂谈往录》,书法论集《墨佣小记》,杂文集《罗继祖绝妙小品文》,诗联集《两启轩韵语》,主编了《王国维之死》,审定了《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至少一百万字,即将出版的《知所务集》,还有尚未出版的《鲁诗堂回顾录》《鲠庵读史编》和《林下放言集》。总结起来,这十年,老人至少写了二百万字,这可是他从八十到九十岁时做的事情啊。用得上顾炎武的一句诗“老树着花春满枝”。
雕虫小技 具徵情思
这里面大的不说,单举出一项雕虫小技,对联。老人幼年在雪堂先生膝下读书,雪堂于诗喜读杜少陵、陆放翁,老人也受感染,十五岁时作诗,有句曰“辽海春如此,中原战血红”,大受祖父赞赏,到了老年诗兴大发,而不耐苦吟,于是移情到只有两句一联的对联上,出现了创作的井喷期。每天睡前觉后,不能成寐,每有绮思遐想,即在床头捉笔记之,起床后再整理出来。因为我看了连声说好,老人觉得有了知音,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大约有两三年罢,对联成了老人和我的首要话题,每次见面,老人一定笑咪咪地拿出一沓稿纸,一年多以后,我为老人印行了第一本联语集《鲠庵楹语》,虽然只有浅浅二三十页,老人还是很喜欢,一时间成了老人送人的好礼物。作对联成为老人晚年的智力游戏,一总大约超过一千副,最后,老人作对联作到意兴阑珊,我为老人收拾一下,连同他的诗,印成厚厚一本《两启轩韵语》,总算为老人留下这段雪泥鸿爪。至于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一本挥毫染翰的枕中鸿宝,倒还是次要的。这些对联,题材极为广泛,真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包容,而且属对精当,摛辞文雅,足可尚友古之骚人。
平等待人 金不换书
老人一生,治学超过八十年,论旧学功底之扎实广博,在当代是巨擘翘楚,金毓黻四十年代就称赞雪堂祖孙为当代的高邮王氏父子(见其日记,可知不是客套),在吉林大学,他和比他年长二十多岁的于省吾、金景芳并称三老,邓广铭、张舜徽、谢国桢等许多知名学者都很对他另眼看待,但他对后学却十分平等亲切,一些也没有时下许多所谓知名学者吓人的大架子。只要是真心向学的,老人无不倾囊相助,受惠者远不只区区文立一人。文立最初拜谒他,就是以读他的《枫窗脞语》的浅见为贽敬的,里面颇有不同意他的见解之处(今天看来,往往还是老人对的),老人并不以为意。这在他给人作书时尤其看得出来。老人是当代有数的书法家,书风典雅蕴藉,沉着俊逸,虽然不像有些书法明星那样抢眼,但是在行家眼里,可是无价之宝。不少人求他作书,有的求以重金,有的借重厚礼,文立亲见南方某企业家携来整张的华南虎皮,有的特意加工来文房四宝,但是这些老人统统不要,也不给他们写字,相反,只要是和老人笔谈得高兴,老人以为可与谈可与交者,往往会主动赐法书给你。他有句名言是“金不换书”,他说,我退休,蒙国家照顾,给以全俸,怎么能卖字赚钱呢?仅此一点,就足以廉贪立懦。
感时伤世 老而忧国
当然,老人并不永远是高兴的,永远是谦谦君子,永远流连诗书,与世无争,他有忧心悄悄的时候,有怒发冲冠的时候,毋宁说,这金刚努目的时候更多,更能体现他的精神。看到电视上戏说历史(眼下戏说得最多的清朝,老人最熟悉不过),愈演愈烈,他生气,看到报纸上登载的丑恶现象,像人贩子戕害妇女儿童,像恣意贪污浪费,他生气,像出版界为了钱出些不该出的书,某些书法明星的以丑为美,把杂耍当书法,他生气,像美国轰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馆,撞落我军机,他生气,早些时候,报章上乌烟瘴气宣传气功特异功能,他生气,法轮功邪教闹事,他更生气,等等,这些气,老人都化成杂文,口诛笔伐。老人曾戏称,这是我的外王之学,并为他这部分作品集起名叫《是亦为政》,用的是孔子的语言。这种文章,他晚年写的最多,曾有一些学生劝他,何必写这些非学术的东西呢?有时间多留下点名山事业,不是更有意义吗?听到这些劝告,老人总是感到悲哀生气,因为我是支持他写这些文章的一人,他就和我诉说他们对他的不理解和他对他们的不理解。我知道,老人一生是恪守孔孟之道的,他并满足作一个专家学者,他的目标是作志士仁人,他曾有副对联祝贺老友同道的生日,说“君善征文考献,我其老安少怀”,老者安之,少者怀之,那是孔子的志向。他只有以笔作武器来讨伐不法不轨。他的本业是历史,他继承的是司马迁以下直面当代、秉笔直书的传统,他把写这些杂文,也看成是写历史的。他不理解现在学者的,一是治学的范围太窄,都成了专家,没有通人,二就是标榜作纯粹学者,不敢睁开眼睛看当世。这种看法,或许早被人认为是落伍了,我却为老人至死不改,“执迷不悟”而感佩。
写到这里,已经是凌晨时分,抬头就看到对面墙上悬挂着的老人的亲笔条幅和对联。对联是去年晚秋写的,早已配上精致的装裱,径寸大字,虎虎有生气,写的是老人一副老对联:“治学求深先去傲,做人要好务存诚”,条幅是今年春节,老人写春联后,砚有馀渖,乘兴写的“与人一心成大功,马年颂马志庆”,还没有来得及付装池,我把它们看作老人对后学的厚望和祝福。壬午小暑前四日,距鲠翁辞世一月有馀矣。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