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解放六十周年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总序
叶茂花红(节选)
迷人的海
无声的雨丝
耍天门刀的弟兄(节选)
相会在星期五(节选)
夏大拉(节选)
死灰(节选)
豆腐王
情惑(节选)
日月
鸡肋(节选)
仕途(节选)
机关·机关
海天不一色(节选)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
一顿温柔
英雄
后记
您的位置:首页地方文献大连优秀文艺作品
总序
作者:总编委会
    1945年8月,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我们这座被日、俄帝国主义掠夺、奴役了半个世纪的城市,终于获得了解放,长期饱受凌辱的大连人民,终于呼吸了自由、民主的空气。一轮红日,在这片土地上跃然升起。
    时光走过了60年,我们这座城市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过去满目疮痍的废墟,如今已经变成了美丽壮观、繁荣昌盛的北方明珠。伴随城市前进的脚步,我们的文艺事业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取得了辉煌的成就。60年来,我市的各类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璀璨夺目,它们记录了时代的风采,闪射着世纪的光华。为了庆祝大连解放60周年,我们编选了这套《大连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选》。其目的是:回顾历史,展示成果,面向未来。
    早在大连刚刚解放不久,一批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如文学界的李一氓、方冰、柳青、白朗、罗烽,戏剧界的阿英、田风,美术界的朱鸣岗,音乐界的刘炽等,先后从革命根据地来到大连,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传播革命文艺的种子,催生革命文艺的发展、壮大。他们带来的延安革命传统和精神,像春风吹拂,像细雨殷殷,滋润着大连的文艺芳草园,迅速出现了勃勃生机。与此同时,本地的一批有志的文学青年也在革命文学家、艺术家的带动和影响下,投身革命文艺事业,走上了文艺创作之路,形成了我市最早的一支新老结合的创作队伍。这期间,柳青等人在大连创作了长篇小说《种谷记》等,本市的业余作者也创作了一批反奸锄霸、歌颂新生活的文学、戏剧作品,如《穷汉岭》、《一二O新纪录》等,这批作品敲击着时代的战鼓,紧密配合了当时的民主革命斗争,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人民的新生,城市的新生,文艺的新生,大连市的文艺事业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怀着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的激情,推动了全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各类专业文艺团体相继成立,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锻炼了一大批专业和业余文艺创作的骨干。他们以广阔的视角,关注新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多种门类的作品,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而出,有的作品如话剧《红旗》、《人往高处走》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1957年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我市歌舞团编演的《花鼓舞》一举夺得金质奖章,不仅成为我市歌舞团传统的保留节目,也成为全国许多歌舞团学演的节目之一。此后,尽管也受到了“左”和右的干扰,但我市的文艺创作总体上还是积极、健康的,直至文化大革命前,各个时期都有佳作问世,并卓有影响。著名作家高玉宝的长篇小说《高玉宝》就是在这期间出版的。1958年,大连京剧团编演的现代京剧《菊花石》,运用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先驱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我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摇篮曲》、《俺是快乐的饲养员》唱遍大江南北。这期间,我市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相结合,也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剧(节)目,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复县(瓦房店市)创作演出的二人传《镶牙记》,单出头《三到刘家》、《放猪姑娘》在辽宁省新戏曲汇演中轰动省城。旅顺口区演出的《出车之前》、金县(金州区)演出的《跨海办学》以及大连京剧团演出的《松骨峰》、《迎风斗浪》,也都轰动一时。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我市的文艺事业遭受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文艺创作在低谷中徘徊。但是,严冬过去是春天。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春天到了,树上绽出了新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激发了我市文艺工作者的无比热情,文艺创作又出现了新的生机。宣传画《迎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且很快便被全国多家报刊、出版社发表或出版,也被上海、南京等许多大城市的大幅街头广告临摹。从此,我市的文艺创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各个艺术门类,竞相争辉,新作迭出。在全国性的许多文艺评奖和大赛中,我市的作品均榜上有名。电视剧的创作,可谓是佼佼者。从《篱笆、女人和狗》农村三部曲叫响国内外以后,已有23部电视剧荣获全国“飞天奖”,其中获“飞天奖”一等奖的就有《太阳小队》、《相依年年》、《远山远水》、《轻松一点》4部,《相依年年》和《轻松一点》还先后获亚洲电视剧金、银奖;摄影艺术的创作,全国共6次评出60 名“金像奖”获得者,我市就有5名同志获此殊荣,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独占鳌头;文学创作自1981年《路障》、《敬礼,妈妈》、《阵痛》等6篇连续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以后,《迷人的海》、《爸爸,我一定回来》又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和散文集《独语东北》获鲁迅文学奖,儿童文学创作成绩喜人,《神秘的猎人》、《轰然作响的记忆》等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戏剧创作方面,《海蓬花》、《勾魂唢呐》、《西门豹》、《三月桃花水》等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杂技有《水流星》、《顶碗》、《转动地圈》、《大连女孩——车技》等获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软钢丝》、《水流星》等在国际比赛中获大奖;舞蹈获全国“荷花奖”银奖;书法获全国“兰亭奖”创作奖;民间文艺《荷花龙舞》获全国首届“山花奖”;曲艺《说说心里话》获全国相声大赛“牡丹奖”一等奖;还有一些作品获“文华奖”及“群星奖”。其他艺术门类也都有在国家和省级以上评奖中获奖的作品。为了推动我市的文艺创作,1987年,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繁荣文艺创作的十条规定》,并决定设立全市文艺创作最高奖——“金苹果奖”,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文艺创作的发展,至目前,已进行8届“金苹果奖”评选活动,共有15人荣获“金苹果奖”,383部(篇)作品获优秀创作奖。在全国和省级“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市共有12部(篇)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36部(篇)作品荣获省级“五个一工程”奖。总之,新时期以来,我市的文艺创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预示着一个更加辉煌的鼎盛时期就要来临。
    回顾60年来我市文艺创作发展的历程,我们感到欣慰和自豪,许多值得我们总结的经验,是在我们未来的工作中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一是弘扬主旋律,注重多样化。大连市的文艺创作,从起步伊始,就是在老一辈革命文学家、艺术家的启蒙、影响和带动下发展起来的,那种来自延安的革命传统和精神,在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中间传承和发扬,他们自觉地把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理论作为导航的灯塔。高唱时代主旋律,与时俱进,形成了大连市文艺创作的鲜明特点。当我们汇编这套丛书的时候,时时感到一股股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我们的文艺作品既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又推动和促进了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创作者们在自我完善的同时,笔下流淌着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真诚与信念。在深化作品思想内涵的同时,也注重了群众多样化的要求。大连市的文艺工作者无愧于党的教导,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养育我们的土地。
    二是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谆谆教导。越是成功的作品,其生活底蕴就越丰厚扎实。笔力来自生活的“底气”。这是创作实践验证的真理。多年来,大连市的文艺工作者自觉地积极深入生活,有的长期挂职生活在第一线,有的不定期到生活基地或用其他方式,保持与生活前沿的密切联系,他们在生活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分享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感受人民群众的爱恨情仇。他们用心去感悟生活,用笔传达人民群众的呼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激励着我们的作家、艺术家用优异的作品回报人民。
    三是十分活跃的群众文艺创作。这是我市文艺创作显著的特点之一。大连素有“音乐之乡”、“舞蹈之乡”的美誉,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异常活跃。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群众性自编自演的文艺活动普遍开展。事实证明,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他们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辽南渔乡的风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群众性文艺创作是我们文艺创作的生力军,也是我们文艺创作产生精品的广泛基础,而多种文艺精品的产生,又进一步推动和提高了群众性的文艺创作。
    四是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前进。这是我市文艺创作发展总的趋势。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解放了文艺创作的生产力,使我们摆脱了思想上的许多陈腐观念和局限。大连的优越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我们加快中外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时期以来,我市举办的许多大型涉外文化活动,如国际服装节、赏槐会、烟花爆竹节等,不仅面向世界展示了我们民族文化的风韵,也让我们更多地接触了外来的文化艺术。这些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活动,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活跃了我们的思维。吸收、融会外来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创造性地建造我们新的民族文化大厦,是我们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神圣的使命。
    以上是仅就文艺创作而不是总体文艺工作而言的。由于我们这次编选的着眼点主要是各艺术门类的一度创作,因而对于表演、导演、舞美设计等二度创作就无法在这里体现,这也是一种遗憾,但是二度创作在我们整个文艺创作中也是功不可没的。我们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大连市文艺创作的明天会更好。
    我们编选的这套系列丛书,是按各艺术门类分编的,计17卷。其中文学、戏剧、曲艺、歌曲、电视电影、民间文艺等12卷以文字形式成卷出版;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杂技等5卷以光盘形式合集出版。
    为这套丛书的编选和出版,文联的同志们历时两年,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从大量散存的作品资料中收集整理和选编出几百万字的宝贵文献,为大连留下一套十分有价值的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学艺术优秀作品丛书。所有参与其事的同志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许多文艺界的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同志也多次热情地予以关怀和帮助,文化艺术出版社和大连理工大学印刷厂也多方为我们提供方便,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连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选》总编委会
2005年3月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