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解放六十周年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总序
飞虎队演义(长篇小说·节选)
斑斓少年(长篇小说·节选)
情感操场(长篇小说·节选)
龙金(中篇小说·节选)
心海别澜(中篇小说·节选)
新小白菜(短篇小说)
会唱歌的海螺号(短篇小说)
小溪流里的歌(短篇小说)
山喜蛛(短篇小说)
CM闹剧(短篇小说)
墨槐(短篇小说)
狗房子(短篇小说)
纸灯笼(短篇小说)
透明的红螺壳(短篇小说)
生命之痛(短篇小说)
窝(短篇小说)
我是一棵树(短篇小说)
轰然作响的记忆(短篇小说集·节选)
我的同桌是女妖(长篇童话·节选)
精灵王子变成了一条大鱼(长篇童话·节选)
莲花仙子(童话)
八戒新传(童话)
满嘴珠光宝气(童话)
魔轿车(童话集·节选)
小海鳗多咪的誓言(童话集·节选)
想上树的鸭子(童话集·节选)
大洋里飘来的秘密(科幻小说·节选)
毁灭(科幻小说)
神秘的蛇岛(科普文艺·节选)
神奇的永恒(长篇报告文学·节选)
家教忧思录(报告文学集·节选)
滕毓旭儿童诗
希望之光(朗诵诗)
滕毓旭儿歌
童谣村(儿歌集·节选)
寓言五则
您的位置:首页地方文献大连优秀文艺作品
神秘的蛇岛(科普文艺·节选)
作者:季福林 滕毓旭
    内容简介   蛇岛是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南渤海湾里一个小岛,是地球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神秘的小岛。面积不到l平方公里,上面却蟠踞着数以万计的蝮蛇。蛇岛周围还有几个小岛,为什么那里没有蝮蛇,而偏偏这里有蝮蛇?这些蝮蛇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在蛇岛是怎样生存的?这些蝮蛇又如何同老鹰、猫、鼠等生物相搏相存?这些神秘的现像吸引着中外许多科学家和游人。
    为了揭开蛇岛的神秘,作者曾多次前往蛇岛采访,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然后以散文笔法写出本书,使读者能够对蛇岛了解个大概。该书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2月出版。


这里,曾和陆地连在一起

    回到科研考察楼,大家都忙着换装。
    栾处长边换边朝我笑笑说:“你也换换吧,傍晚这里天凉,穿着湿透了的衣服,身子会受不了的。”
    我犹豫了一下,又摇摇头。
    “噢,是记者同志没带换洗的衬衣衬裤吧?”赵工看出了我的“秘密”,忙从他的箱里找出一套衬衣衬裤,递给我说:“这套是我的,咱俩的个头和块头差不多,赶紧换上吧。”
    我谢过他,把脱下的衬衣一拧,嘿,哗哗响,足足能拧出一缸子汗水来。我心中暗道:每天都流这么多汗,这考察的差使也真够苦的了。我望望这些新结识的朋友,他们谈笑风生,似乎早将疲惫忘到了脑后。
    这时,黄总走过来,俏皮地说:“把防护靴脱下来吧,收获一定不会小哩。”
    他把“收获”二字说得很重,我知道他说的“收获”的含义。脱下防护靴一瞧,哟,两只脚都打上了水泡。刚才还没觉出来,这阵子才感到胀乎乎的。
    黄总让我坐下。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扁形的小铁盒,又打开盒子取出一枚细针:“针尖已用火烧过,又用酒精擦过。只要把水泡挑破,保你明早就好。”
    我拿起细针,毫不犹豫地对准脚上的水泡一挑,一包水,立刻轻松多了。黄总看我挑得费劲,便要帮忙。这多不好意思!我不肯,可他怎么也不依,没办法,只好把针给他了。
    挑完水泡,黄总说:“走,咱们到海边洗洗。”
    我穿上小于递过来的拖鞋,一瘸一拐地跟在黄总后面,出了小楼,沿着石阶小心翼翼而下。大海正涨潮,我和黄总来到一块礁石上。黄总把鞋子垫在屁股下,把脚伸进了海里,他让我也把脚伸进去,谁知脚被海水一蜇,挑破的水泡像针扎了似的,我“哎哟”地叫了起来。
    黄总笑了,鼓励道:“你再把脚放进水里,一定会好些。海水是咸的,有杀毒作用,破了的水泡就不会感染。”
    “真的?”我半信半疑。
    黄总一乐:“我这么大岁数,还能骗你?”
    于是,我憋着气把脚再次伸进海中。神了,真的不感到疼了,慢慢地,还有一种舒服感。
    “怎么样?”
    “挺好。”我不好意思地笑笑。
    晚风习习,拂在脸上,软软的,痒痒的,真叫人舒心。但最叫人舒心的,还是我上岛一天来考察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从上船到下船,从吃饭到上山,从换衣服到挑脚泡,这里的人际关系是多么坦诚,多么和谐啊!就连空气也变得那样清新,那样爽人!
    几只海鸥贴着细波向岛山飞去,太阳慢慢地西下,把岛山照得半明半暗,更给人一种神秘感。我和黄总一边抽烟,一边唠嗑,话题自然还是蛇岛,我把憋在心里的问题迫不及待地提出来:“这蛇岛上的蛇到底是怎样来的?”
    黄总用脚在水里摆了几下,脚下泛起圆圆的鳞纹儿,他望着我,笑着说:“凡是来蛇岛的客人,都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他们看来蛇岛有蛇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从蛇岛的形成、蛇岛的自然条件来看,我看这个问题也就好理解了。”
    接着他用通俗的语言,向我讲述了那个久远而又漫长的蛇岛变迁史,我听得那样认真,像孩童时听一个有趣而神奇的童话那样入迷。
    他说——
    十亿年前的蛇岛和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全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泥沙等物不断地沉积,一层一层,层层积压,经过了四亿年漫长的历史,这里便渐渐出现了陆地,把海水挤跑了,就这样,山东和辽宁连成了一片,被地质学家称为“胶辽古陆”。当时的地球虽然还不安分,一会升起来,一会陷下去,但这块陆地毕竟还是稳定下来了。
    地球在那时还处在幼年时期,它就像个淘气的孩子,反复无常,一会儿十分老实,一会儿又十分的好动。就在距今一亿年的中生代到二三百万年间,地球又开始骚动起来了,大陆板块不断地挤压,加上地心岩浆不断地冲击,出现了两次大规模的造山运动,一次是燕山造山运动,一次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这两次造山真是轰轰烈烈,天翻地覆,在剧烈的运动中,地球想来一次自我塑造。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历史的一次大灾难,几秒钟,把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夷为平地,四十多万人被埋进瓦砾中,人们感到地球要崩溃了,就是十几年后的今天,一提起唐山地震还心有余悸。可远古那两次造山运动,比唐山地震不知要厉害多少万倍,地球上一会凸起成为高山,一会下沉成为大海,山呼海啸,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就在这两次造山运动中,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断裂了,大海便乘虚而入,于是,便形成了渤海湾,从此,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被隔开了。
    由于受大断裂的强大压力,被挤起来一块块巨石,高出了海面,这样就形成了一座座岛屿,蛇岛就是这样形成了。根据推算,蛇岛形成的时间,不会早于第三纪,因为毒蛇是从第三纪才开始出现的。
    考察中还发现,在蛇岛海拔一百六十米的悬崖上,有着典型的海蚀现象,说明这些悬崖当年曾是浪涛冲刷拍击过的海岸。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的蛇岛面积很小,只是今天蛇岛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高度也很低,最高处也不过六十米。
    值得注意的是,岛上六条冲沟都是悬冲沟,沟口高高吊起,超出海面二十至三十米,而且沟口都能看到海蚀现象。这说明,蛇岛从形成那天起就一直在不断运动,而且始终是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近期,它与山东半岛一起都在回升隆起之中……
    说到这里,黄总又点燃了一支烟,同时把脚从海里提出来,放在石板上,然后眯着眼问我:“你不觉得枯燥吗?”
    我忙说:“不,不,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怕他中断了思维,忙提醒他:“那么毒蛇是怎样来到这个孤岛呢?”
    他笑了,说:“你们当记者的,就是好打破沙锅问到底!”他猛吸了一口烟,那烟一圈一圈的,慢慢地飘散,他的话儿也随着微微的晚风轻轻地、轻轻地飘远——
    在蛇岛断离大陆之前,辽东半岛一带不仅有无毒蛇,也有有毒蛇;当蛇岛断离大陆后,一些无毒蛇和有毒蛇都有可能留在蛇岛。可以这样设想,在蛇岛没离大陆之前,蝮蛇生活在郁郁葱葱、水草肥美的地方,那里有蝮蛇吃不完的蛙类,生活得无忧无虑;可一旦蛇岛离开大陆之后,一切都变了,留在蛇岛上的蛇儿们面对着没有天然的泉水、没有常年的积水、更没有蛙类的生存环境,它们面临着极为残酷的选择——要么改吃别的食物,要么挨饿等死。因此,一场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便有声或无声地展开了。
    当然,这孤岛上生存着蜈蚣、鼠妇和潮湿虫,是蛇类的食物,可它们太少太小,很难填饱肚肠。没有办法,蛇类只得改吃鸟儿……
    听到这儿,我冷丁想起,我国的大西北沙漠中有一种沙蛇,也靠食鸟维持生命。不过,那沙蛇是生活在陆地上,陆地上的鸟儿是很多的。于是,我插了一句:“蛇岛的周围被海水围得严严实实,哪来的鸟供蛇每天吃呢?”
    黄总将晾干的脚插进鞋里,接着又往下讲——
    辽宁蛇岛老铁山自然保护区包括两部分,一是老铁山,另一部分就是蛇岛。一百七十平方公里的老铁山,是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而蛇岛的位置恰好是四十多种候鸟南来北往、北来南往的“歇脚站”。鸟儿长途展翅飞翔,又渴、又饿、又累,假如在茫茫的海洋中发现了这样一块“绿色的宝石”,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于是,小鸟儿纷纷跑到这里落脚,寻找它们爱吃的食物,吃饱了,喝足了,歇过乏了,它们再去赶路。然而,这些鸟儿却怎么也不会想到,这里竟不是太平世界,它们当中的不少伙伴竟成了蝮蛇口中的“美味”。因此,美丽的蛇岛每分每秒都充满着杀机!    
    让我们再回到古老的年代。当时,身无利器、没有绝招的无毒蛇,对那些善飞、会跳、能窜的鸟儿只能是望之莫及,因此,等待它们的也只能是被淘汰的命运。
    而毒蛇,有毒牙,能用毒液杀死鸟儿,这种捕食的武器是相当先进的。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预测装置”,这就是长在鼻孔两侧的两个凹陷,名叫颊窝。这两个颊窝对温度异常敏感,甚至对周围差别仅千分之几的物体都能分辨出来。这对颊窝甚至还能感知某种物体的方位。蝮蛇就是靠自身生理上的这种先进性,才在斗争中取得了优先的地位,最终在这个孤岛上幸存下来,建立一个名扬中外的“毒蛇王国”……
    最后,黄总补充说:“当然,毒蛇王国的形成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蛇岛四周环海,受海洋气候左右,寒暑、温度变化比较平缓,无霜期长,雨量适中,空气温度较高,再加上岛上绝大部分土壤疏松,草木繁茂,枯枝落叶层厚,有许许多多的岩缝和洞穴。这些特殊的环境条件,都有利于蝮蛇的繁衍。”
    “开——饭——喽!”小王依在楼上的栏杆朝我们大喊。
    我心满意足地随黄总站了起来。可我刚迈步,却觉得不对劲儿,低头一瞧,嘿,还没穿上鞋哩……

蝮蛇,在“守株待鸟”

    我睡得正香,被赵工的粗嗓门喊醒了:“快起来,栾处长和黄总他们都上山了。”我睁眼一看,屋里空荡荡的,只剩下赵工一个人。我急了。
    本来昨晚说得好好的,今早上山去看蛇吃鸟,怎么倒把我扔下了?大概赵工看我不高兴的样子,忙解释说:“黄总他们见你这几天跟大伙儿满山跑,晚上又写稿睡得太晚,怪累的,不忍心叫你,就让我在家陪伴。我知道,早晨觅食的蝮蛇比较多,吃鸟的情形容易见得到,怕错过机会将来受你埋怨,所以才狠了狠心把你叫起。”
    我跳下床,一边穿衣一边对赵工说:“真得谢谢你,要是错过这个机会,我会后悔一辈子的。”
    匆匆洗了几把脸,穿上保护服,便和赵工出门去追赶黄总他们。
    海湾里的小艇已经不见了,很显然,黄总他们已经乘船到四沟、五沟或者六沟去了。没办法,我们只好翻山去找他们。
    蛇岛的早晨,热热闹闹的,一群一群小鸟喳喳唧唧叫着,好像唱戏一般。它们一会儿落下,一会儿飞起,一会儿绕着小树蹦来跳去,一会儿又飞向远方。我们爬上一段小缓坡,这时,习习的海风迎面扑来,带着咸嘟嘟的海水味儿。太阳不知什么时候从海里跳出来,红红的,像个圆盘儿,把岛山染得煞是好看。我顾不得看蛇岛之晨的美景,跟在赵工后面只顾赶路。
    刚踏上二沟边缘,赵工突然停下来,用手指指路边的草丛对我说:“看,一只死斑鸠。”那斑鸠有拳头大,灰褐色的两羽,颈上有一圈绿绿的绒毛。赵工拾起来,翻转来看,见腿上有米粒大的红肿块,对我说:“这是被蝮蛇咬死的。”
    我有些奇怪,蝮蛇不是食鸟的吗?为什么蝮蛇咬伤了斑鸠而没有吃掉呢?
    赵工解释说:“斑鸠个头大,被蝮蛇咬伤后一般都能挣扎掉,但因为它的身体被注入了蛇毒,所以飞不多远就会栽下,含冤死去……”
    看来,蛇岛的确是个充满杀机的世界。
    山洼里,一群群小鸟儿腾飞跳跃,好不自在。赵工边走边介绍——   
    五月,迁徒的鸟类大量路过蛇岛,这就给蝮蛇带来了良机,所以这段时间蝮蛇采食频繁,十分活跃,形成了全年中的第一个活动高潮。
    我问:“其它月份的情况呢?”
    赵工回答说:“大约从六月下旬开始,岛上的鸟类稀少起来,留鸟也只有黑尾鸥和雨燕。蝮蛇由于基本无食可捕,便多蜷曲在草丛和石下,不大乐意动弹,活动处于低潮,呈夏蛰状态。这种状况大约持续到八月下旬。就目前的资料来看,国内外的蝮蛇还没有夏蛰的先例,而蛇岛蝮蛇之所以有夏蛰的规律,按我们科研人员的解释,可能是蝮蛇长期适应蛇岛这一特定的生活环境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性。从八月下旬开始,尤其是九月到十月上旬,往南飞的鸟类大量路过蛇岛,这时的蝮蛇便再度活跃起来,纷纷采食,形成了全年中的第二个活动高潮。从十月下旬开始,受北方寒冷空气的侵袭,蛇岛的鸟儿逐渐地飞走了,蝮蛇被迫钻进草叶覆盖较厚的洞穴,进入了冬眠期。它们的冬眠期很长,直到第二年的四月上旬才能结束。由此可见,蝮蛇的活动规律是受鸟类的迁徙所制约。说得有趣些,就是它们每年要吃春秋两顿饭,只有在这两个季节里大饱口福,它们才能幸存下来。”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