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解放六十周年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总序
看《血泪仇》有感
读《种谷记》(节选)
大连工人的美术运动
从盐滩村剧团看群众剧团发展的道路
试谈《清宫外史》及其批评
读柳清波诗杂感
失去平衡的价值判断——评中篇小说《泥径》
语言艺术的魅力——读邓刚的长篇小说《白海参》
在海的领地上开拓——评徐铎写海的小说
更无真象有真情--《彦涵彩墨画•版画集前言》
又甜又美的《海蓬花》
孙惠芬部分小说评略
把水分拧干,让精血充足--谈《古船•女人和网》的“三度创作”
饱蘸激情写悲壮--读长篇历史小说《东方风云》
《于涛书画集》读后
审天悯人的人文思路
重返心灵的家园--电视连续剧《突围》观后
文艺闲谈(节选)
戏剧艺术观
谈戏剧中的秧歌舞
鲁迅先生是怎样战斗的--七论文人相轻
谈平剧“改良”
从“为工农服务”说到写工人剧
文艺的阶级性--文艺讲座的提纲
谈谈和工友一起写作
突破“自然主义”
论苏联电影艺术
谈谈写剧本
文化娱乐需要导向
相声艺术的潜在发展
辉煌•转型•稳定--故事与小说同在
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趋利避害
后记
您的位置:首页地方文献大连优秀文艺作品
试谈《清宫外史》及其批评
作者:高士奎
    1957年2月26日左思同志在旅大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这是怎么回事》的文章,对上演的历史剧《清宫外史》提出了否定性的批评。对左思同志的批评,我有相反的看法。《清宫外史》这一部历史剧,是借清廷中的几个首要人物的不同思想、观点的冲突,暴露满清政府的腐败卖国、腐化堕落的真情,显示出封建统治的王朝即将崩溃前的挣扎景象。剧本以较大的分量暴露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那些吃私拍马的赃官的同时,又以同情的立场写出了年轻的光绪皇帝对“后党”的不满,以及他看到了国家危机时,极力主张对日宣战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力地批判了光绪的软弱无能。通过这一部历史剧,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出,谁也不能阻挡历史的巨轮前进,谁也不能挽救一个阶级的崩溃。
    正因为剧本把光绪写成了正面人物,左思同志就此否定全剧的进步作用。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看光绪的为人呢?光绪固然是一个皇帝,但不能把他和慈禧太后一类相提并论。光绪并不像慈禧太后一样不顾国家的存亡,整天只图过那种腐化堕落生活;光绪年轻,有志向,有幻想,他愿意使国家富强。正因为他有这种想法,他在行动上和那些顽固分子就必然相抵触,行动上和思想上既有了抵触,就免不了朝廷里的矛盾冲突。当时光绪虽然是个皇帝,但是大权却在慈禧太后的手里,光绪的思想愿望就得不到实现。《清宫外史》这部历史剧里对光绪的肯定和批判,是正确而合乎历史真实的。
    左思同志说作者不该把光绪写成一个正面人物,是因为光绪反对当时正在兴起的革命运动,光绪是一个“腐朽透顶的”统治者,也就是说作者应该把他写成反面人物。我不明白,左思同志是怎样要求光绪的。根据左思同志的批评来看,要把光绪写成正面人物,首先,光绪皇帝对当时的革命不但不该反对,反而要老老实实地把皇位让给革命党。这样才可以把他当成一个正面力量来写,是么?我们很难明白左思同志怎样理解历史剧中的正面人物是怎样个“正面”法。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统治者,决不会自动地走出政治舞台的。光绪反对革命党是必然的道理。从历史观点来看,光绪是处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即又不敢反抗腐朽的当权者,也不能依靠革命,因此,就可以说他是处在第三条道路上,也就是一面反对革命,一面又对慈禧太后不满。但他又不能依靠革命来改变中国的面貌,对腐朽的清政府不敢反抗,他只得走向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我们在评判一个历史人物究竟是好是坏时,不应该主观地只看他阴暗的一面,也不要表面地只看他光华的一面,这二者应该兼顾,同时还要更进一步地看到这种光华和阴暗的本质和因素,而且也不要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用现在的条件来要求历史人物。用我们现在的英雄人物和古代的英雄相比,是不可能的,古代的人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共产主义思想。左思同志只是从光绪的思想观点上去探求,而没有看到当时社会存在的客观条件。
    总的说来,把《清宫外史》中的光绪当做一种进步的力量来写,那是符合历史的真实,并且也合乎艺术的要求的。所以左思同志那种批评是片面的,主观的。
    怎样写历史剧,这对我们写历史剧和历史小说的人,的确是一个相当难的问题。我想,只要作者的立场正确,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历史人物给予正确的评价,那么,在不违背历史的真实情况下,可以根据艺术的要求,把某种事物夸大和缩小。《清宫外史》这部历史剧,作者处理光绪这个人物的思想、观点都是恰当的,这正是给我们今后搞历史创作的人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当然,对剧中李鸿章和恭亲王的处理,还有好多值得商讨的地方,比如,对恭亲王支持光绪的历史依据的问题,对李鸿章这个真正的大卖国贼的性格刻画,还使人有些怀疑的地方。但这些都不妨碍这个剧给观众的感染力,我们还应该肯定,这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剧。它在过去演过,今天也该演,就是将来也还要演。正因为剧本的成功,所以才能使得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一个感染。如果左思同志一定要强调,说这个剧本有毒素,有些人(也许)看了这个剧,的确不大舒服,也说这个剧不好的话,那么,就请他研究一下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吧。
                                                                                                                    1957年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